抗壓力怎麼教?每週固定去爬山!帶著孩子鍛鍊體能也長出抗壓力
2020 Apr 22
在幼兒園老師建議下,我們家有個每週末固定進行的行程,就是帶孩子去爬山。華德福的教育理念中,培養孩子抗壓力的方法,固定的體能活動可以是其中一項。又基於現在的孩子“頭腦很發達,但是普遍缺少肢體能力”,我很肯定幼兒園的這項建議。而且“每週固定進行”這個概念,也是讓孩子進入一個“規律”的方式,越有規律的生活,孩子越能穩定情緒。持之以恆,就培養了孩子抗壓力耐心毅力意志力,一舉多得。
我們選擇的是離居住地不遠的大眾化登山路線,幾乎都是木造樓梯,基本上是很平緩好走的,其中只有一小段較為陡峭,但是孩子手腳並用還是可以自己上去的。一開始因為新鮮感,孩子都會很樂於參加,我們會在出發前準備好點心,他們想吃平常不能吃的餅乾飲料都能帶一些,走一段就停下來休息吃點心,如此愜意的活動孩子會覺得很開心。只是當孩子發現他們“每週”都要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什麼點心飲料都無法吸引他們了,他們就開始發懶抗拒。我跟我先生的共識就是:就算你說不要也得爬!所以我們總是很淡定的回答孩子“喔,爬山很辛苦所以你覺得不想去對嗎?好,我知道了,那我們現在要穿鞋出門爬山囉!”。哈哈哈!!我們是很機車的父母親吧!!!我們用同理心的回答讓孩子知道“我們已經確實知道你的想法和感受了”,但是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沒有其他選項,很辛苦,但是爸爸媽媽都會陪著你們一起完成!還是用“陪伴”的方式,讓孩子每個星期都完成這個活動。
很意外的小孩幾乎沒有出現耍賴哭鬧的情形,弟弟因為年紀小還不懂“抱怨”,哥哥確實是嘴巴抱怨了兩三句之後就沒有負面情緒了,然後很正常的穿鞋出門,這讓我再次很明確的認知到:明確的界線讓孩子有規則可循,這明確的界線就是“每週都要爬山”,而且爸媽很堅持,我們表現堅持的方法,就是每週日早上吃過早餐後就會準備爬山的東西,然後出發。孩子看到我們夫妻的“行動”,就很清楚的知道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不需要討價還價,因為討了也不會有用。於是,父母親的“身教”真的很重要!如果今天我們夫妻自己就表現得不想爬山或者一臉怠惰,孩子肯定有樣學樣,然後這樣活動(或者可以說是訓練)很容易就失敗了。
通常我們會出門先到便利商店讓孩子購買他們想喝的飲料,因為平時沒有這種“福利”,所以他們會很開心地挑選,然後就直接前往爬山的地點了。速度很慢沒關係,就牽著孩子的手持續的往前走,可以跟他們聊天唱歌或者看看周邊的自然環境。我家兩兄弟喜歡撿拾落在地上的樹葉和果實,或者豆莢,陪他們撿著撿著,我們也感受到許多自然的美和奇妙。到一個休息區就坐下來喝他們自己挑選的飲料,短暫休息一會就繼續往山上走。我們可以預設一個稍微有點難度的距離,試試看孩子是否能完成,過程中走累了就休息,如果孩子無法走到你預設的目標也沒關係,就走到孩子實在不願意再走的地方,回頭下山。然後接下來的幾週就以此為目標,不求快也不求他們可以走到很遠,以“固定的執行”為目標就好。
每週爬山一次,大約一個月後孩子們可以走到大約1.2公里的距離,當然這當中我們慢慢的一次拉長一點點距離。之後我們挑戰較為陡峭的路線,孩子確實需要幫忙才能上去,尤其是弟弟,連腳要踩在哪裡都不知道。但是兩個月之後,哥哥可以一口氣獨立的爬上那段陡坡,弟弟可以手腳並用的自己完成,我非常驚嘆於持續鍛鍊孩子的身體能達成的成果。三個月後,哥哥可以完全不費力的獨立爬上陡坡,弟弟可以牽著手用腳一塊一塊石頭的登上,這樣的成果我覺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更讓人驚訝的是我家那像竹竿一樣瘦弱的哥哥,明顯的大腿長了許多小肌肉,不再那麼的“竹竿”了,阿公阿嬤還說他長壯了,真是不在預期中的成果啊!
這種每週固定進行的體能活動(訓練),你也可以依照家庭的生活型態選擇慢跑,騎腳踏車,游泳之類的運動,但是一定要有一段不短的距離,才能有成效。當然一開始可以不用太遠,例如住家附近小學的操場跑兩圈,再進階到三圈,四圈,最後目標訂在五圈,讓孩子慢慢完成。
我很喜歡這種訓練體能的活動,畢竟等孩子上小學之後,多數的時間都會是坐在書桌前念書,如果沒有運動習慣的孩子,學校的體育課可能是他們唯一會活動肢體的時間了,但是這遠遠不足夠啊!或許成人自己就沒有運動的習慣,那麼就陪著孩子一起調整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一個固定的運動行程,透過身體的訓練也培養孩子的”抗壓力“,這對於幼兒園中班,大班的孩子是很必要的,因為他們即將進入小學,面對課業和校園生活都需要抗壓力。
帶著孩子一起規律運動,成人可以紓解工作壓力,增進身體新陳代謝,還可以陪伴孩子,培養孩子的耐力意志力抗壓力,這些都是父母親可以教會孩子的事情,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