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增能系列線上講堂:家有「準」小一新生,「幼小銜接」可以怎麼接?
2022 Aug 01 夫人系列線上課程/講堂
我們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分享了孩子進入小學的適應期,可以如何陪伴孩子?需要帶孩子練習哪些「照顧自己」的能力?以及爸爸媽媽自己所需要的練習。
課業是否能跟上老師的標準,應該是多數家長最關心的面向,但是對於6、7歲的孩子來說,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適應一個快節奏的生活型態,是需要很大的力氣和許多時間的練習的。
在小學裡,孩子需要練習獨立的照顧好自己,每天是否帶齊了課本、作業、文具?作業能否按時完成?遭遇困難時能不能自己開口求助?這些「生活自理能力」,都可以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練習,打好基礎。
「體力」也是孩子上小學很需要的一項身體能力。每天有足夠的大肢體活動時間,幫助孩子鍛鍊、消耗體力之外,「緩解壓力」更是必要。充足的體力讓孩子可以應付整個上午的課程、活動,下午完成功課。
足夠的體能活動還能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在需要長時間坐著靜態學習的狀態下,有些孩子會坐不住,東摸西摸或者找同學講話。家長可以利用放學後的時間,或者週末假日,帶著孩子進行戶外的動態活動,讓孩子盡情跑跳,真的非常必要而且對提高學習專注力有絕對的幫助喔!
而爸爸媽媽在這段時間中,也需要練習調整自己的狀態。練習「看見孩子的優點」,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覺得自己做得到!可以做得很好!成績絕對無法衡量孩子的「價值」,能夠看見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繼續努力,才是在漫長人生旅途中,真正能幫助孩子展現自己的「價值」最好的做法!
而在孩子進入小學的適應期中,「規律作息」是能夠穩定孩子不安的情緒,建立安全感最好的生活方式!規律的生活作息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一直都在,爸爸媽媽也會每天一直陪著我生活,於是,即便我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家」還是一直都在。這樣的感受能夠好好安住孩子的「心」,穩定的適應小學新生活。
小學生活因為不再有老師時時陪伴在旁,千奇百怪的狀況絕對會層出不窮。當孩子在學校有狀況,爸爸媽媽請別急著生氣或責罵孩子,陪著孩子了解問題、面對問題然後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的陪伴過程,也是一種「示範」,孩子能夠「模仿」爸媽是如何理性的面對、處理問題的。
對孩子來說,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是一段「經驗改變」的練習,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從「事前準備」,過程中持續的「陪伴」孩子,利用規律的生活作息「穩定」孩子的情緒,一起「經歷改變」,一起「面對未知」,如此一來,孩子會比較能夠安然面對未來生活中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