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寶多一些擁抱和同理心,讓小哥哥小姊姊開心做自己
2020 Jul 01
關於大寶會欺負二寶或者弟弟妹妹的問題,之前分享了我家的做法,這篇覺得想特別來聊聊大寶的心理狀態。
我自己不是家中的“大寶”,但是有了孩子之後我卻特別能體會大寶的心情,我想我對孩子“用情很深”吧!
多數的“大寶”都是家中那個比較能”善解人意“或者懂事的孩子,了解爸媽工作的辛苦,照顧孩子的辛苦,料理生活的辛苦,可能很多大寶還會被賦予“照顧弟妹”的責任。確實在有了第二個(以上的)孩子之後,爸媽常常是分身乏術的,身為家中的第一個孩子,爸媽都會希望他能趕快學會照顧自己,最好還能協助照顧弟弟妹妹,讓爸媽多一個幫手。孩子永遠都是愛爸媽的,永遠都是希望能達成爸媽的期望的,所以身為大寶的孩子多半都盡可能的努力”達標“---學會生活自理進而照顧弟弟妹妹。但是懂事的孩子,委屈常常是很多的。
我們從來不要求哥哥協助我們照顧弟弟,最多請哥哥來“報告”弟弟的狀況,原因是:大寶雖然是哥哥姊姊,但他們還是“小孩”啊!要求一個小孩照顧另一個小孩,如果是偶爾的需求我認為無妨,但若是常態性的請哥哥姊姊負起照顧弟妹的工作,就實在不合理了。當然有些家庭的生活確實需要幫手,但是小哥哥小姊姊的照顧絕對無法像成人如此周全,若是弟弟妹妹有狀況了,請家中的成人千萬不能責備大寶,因為“他也還是一個孩子啊!”。
還有許多對大寶的刻板印象的要求,”要當個好榜樣“,”要讓弟弟妹妹“。我常常覺得:這到底哪來的道理啊?是大人怕管教麻煩才想出來的說詞吧!
先說說”當個好榜樣“。家中的弟弟妹妹確實會把大寶當作模仿對象,我家裡也是,弟弟無論說話遊戲,跟哥哥學得好像好像。但是當大寶的行為有狀況時,”就事論事“,該改進的行為就要求孩子改進,這和孩子在家中排行第幾毫無關係。我家弟弟有陣子吃飯時很沒規矩,拿玩具,腳翹在桌上,拿湯匙敲桌子,我仔細觀察了兩天,發現問題就出在哥哥這邊。因為哥哥做了這些行為,於是弟弟依樣畫葫蘆,於是要有效處理這件事情,就是從哥哥下手。我是這樣跟孩子說的:請你把玩具放回箱子裡面,我們吃飯不帶玩具的。請你把腳放在桌子下面。湯匙是拿來吃東西的,請放在碗裡。”,針對哥哥的行為“就事論事”的處理,當天兄弟倆就乖乖地好好吃飯,一切回復正常。大寶不需要負起“當榜樣“的責任,他只需要做他自己,成為一個有禮貌有規矩的人就好。
接著談”要讓弟弟妹妹“。手足一起玩的時候一定會吵架,各式各樣的原因都能吵,平均兩秒吵一次吧!這真的很煩人,成人就是一直不停的處理手足間的爭吵糾紛,不得安寧,所以老一輩的人很常會說”你要讓弟弟妹妹啊!你是哥哥/姊姊誒!“。這完全沒任何理論根據,純粹就是成人想偷懶不處理孩子之間的爭吵的理由而已。處理手足間的爭吵真的很煩,但是在處理的過程中我發現,協助孩子“調解糾紛”,其實也是在教導孩子怎麼”溝通談判“,這其實是很好的機會教育!搶玩具,就請弟弟仿說”可以借我玩嗎?“,若是哥哥姊姊拒絕了,那麼請弟弟再仿說”等你玩好了可以借我玩嗎?“。哥哥姊姊的方面,可以請他們仿說”我現在想玩這個,所以不能借你,等我玩好了才能借你“。如此一來一往,讓孩子知道跟人溝通的時候可以說哪些話,可以怎麼回答,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之後,孩子慢慢可以有一些溝通的能力,就比較不至於直接吵起來。
回到”要讓弟弟妹妹“的話題,我常常在心裡有一個對白,如果我是大寶,如果我聽到成人這麼跟我說,我會覺得”我又不是自願當大寶的“,然後覺得很委屈。是啊!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爸媽是誰,也不能選擇在家中的排行,所以要求大寶”要讓弟弟妹妹“,真的是很委屈孩子的事情。
我家的哥哥和弟弟比較起來個性較溫和,不會欺負弟弟,甚至被弟弟打的時候還不知道要逃跑,傻傻待在原地讓弟弟打了好幾下才喊”大人來幫忙“。所以每次弟弟因為話說不出來,動作不夠快,老是被哥哥搶先,自己又無法及時表達自己的意思的時候,會急的動手打哥哥。我能了解兩個孩子當下的心情,小的就是又急又氣,恨不得自己立刻原地長大;大的就是覺得被打的很委屈。我會先請打人的弟弟道歉,摸摸哥哥被打的地方。之後找時間單獨關心哥哥的心情,常常我才問了“弟弟打你,你會不會難過?”,哥哥的眼淚就直接掉出來了。懂事的孩子,心裡的委屈是很多的。
大寶因為懂事所以不會還手打弟弟妹妹,但是被打了的心情絕對不會好過的。當然成人沒有特別問,孩子的情緒也就過了,但是日子一天天的過,這些小哥哥小姊姊心裡的委屈是一天天的累積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如果能用同理心,替大寶說出他的委屈,孩子的情緒就找到出口了。孩子不會討要什麼補償,要的只是爸媽的理解和愛,每天給大寶多一點的擁抱和多一點的同理心,大寶會過得更快樂。年歲增長,大寶除了能照顧好自己肯定也能成為爸媽最貼心的陪伴者,這是對父母親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