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吃飯時間」孩子就狀況一堆,好好吃飯很難嗎?
2022 Jul 21 小孩哭鬧不停 兒童情緒管理
孩子「吃飯」五花八門的狀況在許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每到用餐時間爸爸媽媽就要生氣一次,孩子就要挨罵一次,原本想開開心心輕鬆享用餐點的心情瞬間消失,爸媽也直接被氣飽了。
吃飯應該是開心的事情,但是要怎麼讓孩子可以專心吃飯、好好吃飯,大人也能安心吃飯、開心吃飯呢?當然要先「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再來對症下藥。」
「吃飯問題」怎麼解?先來抽絲剝繭一下吧!
讓我們先來想想以下問題:
* 家中有營造適合孩子專心吃飯的環境嗎?關閉電視、3c產品,旁邊沒有玩具、雜物,孩子有固定的餐具、座位。有適當的用餐空間,可以避免孩子被其他原因吸引注意力,較能專注在「吃飯」這件事情上。
*孩子是否有固定的用餐時間?他在用餐時間之前是否吃過點心、飲料?爸爸媽媽可以整理一下孩子當天的作息狀況,回想孩子是否因為吃了點心所以肚子不餓。
*孩子身體有任何不舒服嗎?肚子痛或者有點發燒?爸爸媽媽可以詢問孩子是否覺得不舒服,或者簡單確認一下孩子的生理狀況。
*孩子是否不喜歡餐桌上的某些食物呢?討厭吃青菜或者覺得肉很硬咬不動?爸爸媽媽請淡定的、耐心地詢問孩子「是不是有你不喜歡吃的東西,所以才不想吃飯?」、「肉肉如果太硬了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幫忙處理」。
*孩子是不是還想繼續當下的遊戲、繼續玩或者看電視,所以才會不想吃飯?
孩子可能還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不想吃飯的原因,或者因為害怕被責罵所以不敢說,爸媽淡定、耐心的找出孩子不吃飯的原因,我們才能知道接下來該如何處理。成人請先放下「著急」、「擔心」、「生氣」這些情緒,因為孩子都知道:爸媽有負面情緒的時候,說出實話可能換來的是一場責罵,會選擇乾脆不說或者說謊,「吃飯」的問題就更無法解決了。
規律的生活很必要,為孩子的日常生活「設定座標」
無論是小寶寶或是學齡前的幼兒,「規律作息」都是生活中很必要的環節。讓孩子有規律的生活作息,除了能夠穩定孩子的情緒之外,也能為孩子建立固定的生活節奏--有固定的吃飯時間,有固定的用餐位置,也有適當的用餐環境。
每天規律的生活可以建立孩子固定的生理時鐘,時間到了就會肚子餓,來到吃飯的座位、空間,大腦就會幫助身體開始準備進食、消化,生理、心理都準備好要「吃飯」了,是爸爸媽媽可以嘗試為孩子做的基本練習喔!
孩子是很簡單的動物,餓了就吃,不餓就不吃
如果孩子這一餐吃得少,或者睡前不想喝奶,應該就是「他真的不餓」,處理方式當然就是不需要逼孩子吃東西。(如果孩子年紀較小)淡定的提醒家中的界線「正餐沒有吃完,就不會有點心喔!」,如果孩子很確定自己完全不需要吃飯,或者只需要吃少量的餐點,那麼就讓孩子去玩吧!讓他練習承擔自己的決定。
當然我們可能會擔心「要是孩子肚子餓了跑來討東西吃怎麼辦?」,當然在孩子做出「不吃飯」的決定時,我們必須明確、清楚的提醒孩子「正餐沒有吃,就沒有點心,要到下一次吃飯才有食物喔!」,然後無論孩子如何哭鬧,成人都必須堅持這個原則,請孩子練習「承擔自己的決定」。只要成人夠堅定,通常孩子嘗試過一次,就會知道「吃飯時間就要好好吃飯,不然會餓肚子」。
挑食是心理原因,「少量」、「多鼓勵」、「慢慢來」可以幫助改善
如果孩子是因為挑食,不想吃某樣食物才説自己「不想吃飯」的話,可以先嘗試給予少量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吃完就大大鼓勵或稱讚他!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青菜,通常我會跟孩子說「每樣食物都要吃一些,營養才會均衡,身體才會健康,請你也把這些青菜吃掉喔!」,然後給孩子「一片」青菜葉,或者「一個湯匙」的量的青菜,孩子可以一口吃完的量。我也會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忙將蔬菜剪碎一點再吃。讓孩子覺得「這個任務是我可以完成的」、「完成這項任務好像不會太難」,孩子比較不會想直接逃避。
挑食的問題可能和「心理狀態」、「情緒」的連結比較多,爸媽如果總是催促孩子「把青菜吃掉」「不可以挑食」,或者孩子不吃青菜就被責罵,於是「青菜」就會跟「壓力」、「不開心」這些情緒連結在一起了。
調整孩子挑食的問題,慢慢來就好。
在日常教養中,我們常常會被自己的「盲點」困住,然後就跟孩子一起卡住,然後不斷地發生同樣的衝突。爸爸媽媽可以練習提醒自己:當我們發現同樣的教養衝突反覆出現時,多半是有些需要調整的時候了,尋求專業的協助或者慢下教養的節奏,聽聽孩子的感受,都是能夠幫助我們和孩子的方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