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方法,小寶寶也能學會「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2022 Mar 07 夫人育兒法操作(起步階段)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兒童情緒管理
寶寶在有行動能力之後會開始探索生活環境,會爬、會走了之後就會在家中到處爬、到處探索。但是像廚房、廁所、樓梯這種相對較危險的地方,絕對是我們不希望孩子靠近的,或者剪刀、手機這些危險或是貴重的物品,也不是我們希望寶寶拿來玩的。
面對不到一歲或者才一、兩歲的寶寶,這些事情可以怎麼教呢?
很多家庭的處理方式是用圍欄擋住這些危險區域,或者把抽屜固定住讓寶寶打不開。但是寶寶似乎永遠都能「突破重圍」,將爸爸媽媽設下的「阻礙」當作是闖關遊戲,每天嘗試打開圍欄或抽屜、櫃子,最後各種圍欄、障礙都失去阻擋的功能。
口頭管教不適合學齡前孩子,「建立界線的概念」效果最好
成人可能開始用口頭警告「恩!打屁股喔!」、「恩!打手手喔!」,但是處理的效果應該不會太好。我建議耐心花幾個星期的時間,在孩子爬行、學走路的階段,爸爸媽媽「動起來」,帶著孩子練習,建立「界線」的概念。讓孩子清楚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會是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
「不可以進來這裡」可以這樣教
只要寶寶爬到或走到「禁止進入」的區域,例如廁所、廚房、樓梯,就把寶寶抱回來或者牽著寶寶走回來安全的區域、寶寶固定的遊戲的區域,然後一邊簡短清楚的說:「這裡很危險,請到客廳去玩」。
寶寶一定會持續的嘗試「突破封鎖線」,再度爬回去、走回去。成人要做的就是重複同樣的步驟--把寶寶抱回來、牽回來安全的區域並告訴他:「這裏很危險喔,請到客廳玩」。
「不可以拿這個」就這樣教
如果寶寶拿了危險的或是貴重物品,例如剪刀、手機,就拿一個玩具給孩子,同時告訴寶寶:「這個可以玩」,然後將危險的或貴重物品從寶寶手中拿走。反覆地做這個練習,寶寶可以清楚地知道「玩具是我可以玩的」、「剪刀、手機是我不可以拿的」。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更需要成人許多的耐心和陪伴。
教會小寶寶「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的方式真的就是這麼簡單,但是非常考驗成人的「耐心」。兒童發展的歷程中,學齡前的孩子需要「長時間」「反覆」的練習、經驗同一件事情,才有可能養成一種能力、養成一種習慣。而這個「長時間」通常不是成人習慣的「長」,因此,我們常常會覺得「已經教了三個星期了,我的孩子怎麼就是教不會、學不會啊?」,其實不是孩子教不會、學不會,而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要再多一些耐心,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反覆練習。(我建議以3個月為單位來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
告訴孩子「不可以做什麼」,更要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然後一遍一遍的帶著孩子練習。「不可以拿剪刀,可以拿這個車車」,「不可以去廚房,可以到客廳玩」。
透過規律作息讓寶寶每天都有機會練習,寶寶每次去到家中的「禁區」或者拿了危險物品貴重物品,爸爸媽媽都用同樣的方式、態度,一致的處理,兩到三個月左右寶寶就可以學會這件事情,之後只需要稍微提醒,寶寶就能遵守界線--懂得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不需要罵、不需要兇孩子就能有很好的管教成效。
『夫人人生』不只為爸爸媽媽整理歸納出0~2歲、2~6歲嬰幼兒的完全育兒管教手冊、大絕招!!
現在為了即時協助家長有效解鎖各種育兒疑難雜症、管教問題,在每週五晚上跟家長一起大聊不同主題的育兒管教技巧與戰功彪炳。同時試著回覆、破解當週家長熱門育兒管教疑問!!
2022年3月11日(五) 夫人 Friday Night-育兒管教輕鬆聊:「『不要不要』總是掛在嘴上,小孩到底怎麼了。」歡迎爸爸媽媽報名參加,活動前盡情發問、預約下週直播主題、Friday Night 線上互挺取暖。
✔︎ 夫人 Line@ ID:@furen or 直接點擊以下連結:https://bit.ly/3sJvy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