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泥四大類食材試吃順序,寶寶不過敏就能安心採用(各類食材試吃順序)
2021 Aug 04 夫人育兒法 夫人育兒法操作(食物泥階段) 睡過夜 寶寶副食品
食物泥中有四大類食材,可以每次先選擇一種來測試寶寶是否會過敏,按照試吃順序儘速集滿四大類,讓寶寶可以啟動食物泥的階段。
食物泥新食材讓寶寶過敏嗎?過敏反應有哪些?
當我們要在食物泥中加入新食材之前,先讓寶寶少量嘗試,確認是否會對該項食材過敏。過敏的反應可能皮膚會起紅疹,或者肛門口會有一圈紅紅的「過敏圈」。如果寶寶過敏就不要加這項食材,過幾個月可以再試試看,可能就不會過敏了。
食物泥四大類試吃順序,每天一餐慢慢來
四大類食物和額外加入的香蕉試吃(測試過敏)的順序是:澱粉→香蕉→蛋白質→蔬菜→水果,測試的量是每餐加入「四分之一湯匙」的新食材。每一種新的食材都需要先測試過敏,3-5天左右,確定寶寶不會對該項食材過敏,才加入食物泥中。
試吃的時間點:一天四餐中,在1、2、4這三餐中,選擇一餐開始嘗試。讓寶寶吃完奶之後休息一下,再開始讓寶寶試吃。
在寶寶初次嘗試的時候大部分的泥可能都流出來並沒有吞下去,因為寶寶需要練習「吞嚥」,還要習慣湯匙進入口腔的感覺,習慣用湯匙「吃」東西。每天持續練習,寶寶就能越吃越順,吃進去的量就會越多了。
有些寶寶可能會很抗拒湯匙進入嘴巴,不願意開口吃。成人保持淡定,不勉強寶寶,如果孩子真的很抗拒,休息幾天再試試看就可以。
食物泥澱粉從白米開始,米湯、白米泥讓寶寶練習吞嚥
澱粉類我們用「白米」開始。
先用白米煮成稍微稀一點的白粥,只取粥表面的那些「米湯」給寶寶吃。
持續練習5-7天之後,我們把白粥裡面的米湯和米粒一起打成「白米泥」。我們一般聽說要給寶寶吃五倍粥十倍粥,其實就是濃稠度的差別,我建議在製作的時候可以簡化一下過程:先煮出成人習慣吃的「糊化」的白粥,將糊化的白粥和少量的水一起攪打成白米泥,然後再依照白米泥濃稠的程度再繼續加水調整。
每個寶寶對「泥」的濃稠度喜好都不一樣,爸爸媽媽可能要嘗試幾次才能抓到寶寶喜歡的濃度。「濃→稀」會比較容易調整(加水就可以),如果「稀→濃」要處理就比較麻煩,變通的方式是買坊間的「米精」來增加濃稠度。
嘗試完白米(粥)之後,寶寶應該已經有一定的吞嚥能力了,試吃可以繼續往下推進。
食物泥口味香甜的來源,有咖啡色斑點的香蕉最好
接著是香蕉。選擇表皮有咖啡斑點的香蕉,甜度高,寶寶一定喜歡(人類的味蕾最先發展的是甜味的味覺,所以寶寶和小童都喜歡甜食)。將少量香蕉加入白粥中一起打成泥,測試寶寶是否對香蕉過敏。
食物泥重點是蛋白質,依照生活方式葷素皆可行
第三個要嘗試的是蛋白質。百歲育兒法的丹瑪醫生建議給孩子吃紅肉(例如:牛肉),蛋白質和鐵質含量都很高。如果覺得不放心,也可以先從雞肉開始。少量的(煮熟的)雞肉加入原本的白粥和香蕉一起打成泥,測試寶寶是否會對雞肉過敏。雞腿肉油脂比較多,如果擔心寶寶不適應,可以先選用雞胸肉。
當然有些家庭是素食的,如果堅持寶寶要跟著吃素的話,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就會是豆類。而各種豆類的蛋白質含量在衛福部的網站有清楚的資訊,家長可以參考。
- 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 https://bit.ly/3iHt7X4
大致分為乾豆和新鮮豆來處理。新鮮豆類如毛豆、皇帝豆,可以煮熟了打成泥讓寶寶嘗試。如果是「乾豆」,像黃豆、米豆、鷹嘴豆,要先泡水一個晚上讓它軟了,再煮熟或蒸熟打成泥,處理上比較麻煩。豆類比較容易讓腸胃脹氣,所以如果想讓寶寶跟著家中成人都吃素,可能需要觀察一下寶寶的消化狀況,斟酌處理。
食物泥還有蔬菜水果,纖維質維生素通通都有
第四步,蔬菜類也是用同樣方式處理:選一種蔬菜,少量(煮熟)加入白粥、香蕉、雞肉中一起打成泥,測試過敏反應。蔬菜大致分作應蔬菜和葉菜類的,建議從葉菜類的開始,青江菜、空心菜,好處理而且「菜味」也少一點。
最後是水果類的試吃。水果也是能增加食物泥甜味的來源,蘋果是最方便的選擇。有些家庭擔心水果的「寒涼」會影響孩子的氣管和腸胃,會先將水果煮過之後才打成泥。當然直接打泥讓孩子嘗試也是沒問題的,持續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就可以。如果臨時買不到水果,偶爾省略也是可以的,因為泥中已經有足量的香蕉。
還未集滿四大類食物的時候,食材的比例還不需要很精準,只是讓孩子習慣「泥」這個形態的食物,也熟悉用湯匙進食的感覺。集滿四大類食物後,寶寶的吞嚥能力應該也進步許多,就可以啟動正確比例的食物泥,讓寶寶一天有三餐有食物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