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管教魔法----界線
2020 Oct 21
在孩子有了規律作息之後,就能逐漸體驗到“界線”的概念了。
在談界線的時候,我大致將分為三個面向來說:行為界線,身體界線,物權界線。
行為界線就是“在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
透過規律作息,成人讓孩子知道在每個時間點可以做什麼,如果孩子在用餐時間吵著要玩,在睡覺的時間吵著“我不要睡覺”,表示孩子還不知道成人的界線是什麼。我們可以溫柔而堅定的告訴孩子“吃飯的時間請你好好吃飯”,“現在是睡覺時間,我們要睡覺了”,堅定的守住界線。當然孩子會繼續試著挑戰成人的界線和權威,用更強烈的哭鬧來試探成人的反應,這種時候一致的守住界線是很必要的。只要成人的態度夠堅定,孩子很快的就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在吃飯/睡覺的時間就是要吃飯/睡覺。如此一來,就成功的建立了一個行為的界線,孩子學會不能“越線”。
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為都可以如此處理,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讓孩子很明確的知道成人不會讓步,怎麼耍賴都不會有越線的機會。若是孩子哭鬧不休,我們陪伴他讓情緒冷靜下來,告訴孩子“你準備好要吃飯/睡覺/收拾玩具了嗎?“,直到孩子自己準備好了,我們才帶著他去進行下一步作息或活動。
身體界線,就是”不碰別人的身體“。想要觸碰之前,請孩子練習仿說”我可以抱/牽/親你嗎?“,得到對方的允許才能肢體接觸。父母親都希望孩子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界線,以避免孩子受到騷擾或侵害,但是多數人容易忽略的一項身體界線是“打小孩”這種管教方式。“打”孩子,嚴重的侵犯孩子的身體界線!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便使用成人的身體優勢侵犯孩子的身體,我不能認同這是管教。這個行為傳達給孩子的訊息是:我也可以不需要別人同意就打他。
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堅守界線”,孩子若有強烈情緒也只是在表達他的不滿和難過,成人保持淡定的陪伴孩子讓情緒回復平靜就好,實在沒有必要打孩子。請各位爸媽一起努力,保持理性的對待孩子。
第三類是物權的界線。
三歲以前的孩子是沒有“物權”概念的,意思就是說,這年紀的孩子會未經詢問就拿走別人的物品或玩具。不知道這個發展過程的成人會以為孩子沒規矩搶東西,會責罵或者處罰孩子。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在孩子拿走其他孩子正在玩的玩具時,(如果我們在事發當時看見的話)“立刻”制止他,或者把玩具拿還給”物主“,請我們的孩子仿說“這個可以借我嗎?”,對方同意了才可以讓孩子拿來玩。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我家弟弟在幼幼班練習了一整年,才養成習慣,經過別人同意才能拿。
建立物權界線讓孩子知道“你的”和“我的”,之後便不容易發生搶玩具搶東西的狀況,“用說的”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是基本的溝通能力,也才是健康的人際關係。
以上三類“界線”都需要成人的陪伴並且長時間的練習才能有成效,成人越能一致且堅定的守住界線,孩子就能越快的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展現適當的行為。”有效管教“不需要千百本管教書,只要能“堅守界線”,保持溫柔而堅定的態度,爸媽就能成功達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