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孩子選擇小學,讓孩子贏在人生的終點?
2020 Aug 19
孩子要上小學對父母來說應該是件大事情,因為他們從“幼兒”進入了“兒童”的階段,開始面對需要認知和記憶的學業,生活上要面對的挑戰一下子多了很多,父母親在這時候也會感覺到自己不如孩子念幼兒園時如此輕鬆。挑選小學其實並不是什麼難題,大家多半是看自己的學區就近就讀,如果想要更完整的輔導環境,可能就選擇私立小學。
我家很幸運的在學區中有所搶手的A小學,另外在五分鐘車程的地方還有一所比較沒那麼搶手的B小學,(疫情爆發前)假日時我們常常帶孩子去這兩個校園玩,對環境的基本了解都差不多。我家哥哥目前是大班,幼兒園老師非常重視“幼小銜接”這件事情,所以在這一年中訂了幾次的幼兒發展報告,還很用心的辦說明會,讓家長們了解他們會怎協助孩子在這一年中先預備好進入小學前的先備能力。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要為孩子選擇哪一所小學就讀,我著實焦慮了幾天,終於有了結論。
一開始我先生覺得就近念學區的A小學就好了,也不用多想什麼,但是有一天我們在樓下玩的時候碰到鄰居媽媽,他的孩子跟我家哥哥是同一屆要入學的小朋友,她多方打聽之後跟我分享,這所熱門的學區小學“一年級每一班的作業都很多”,我聽了真是“驚慌不已”啊!感覺自己的童年惡夢又被喚醒,覺得好像是我自己又要開始面對寫作業的生活一般的焦慮了起來。之後我打電話去了五分鐘車程的B小學,又參考了幼兒園老師的意見,最後決定讓孩子去就讀B小學。
當然這中間的掙扎是非常多的。
我們目前是在華德福系統的幼兒園,大班才開始學注音符號,但是老師的教法很自然很友善,完全不是填鴨式的教法,回家也沒有作業也不需要額外練習,所以跟同年齡的孩子相較之下進度確實較慢,媽媽我已經開始擔心進入小學之後要怎麼跟上多數孩子的學習進度,這是我第一層的擔心。搶手的A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有較多的課業,孩子在國英數各方面就能很有效率的學習,若我的孩子沒有加入這樣的環境,未來在課業上的表現是否會落後許多?這是我的第二層擔心。
當然通常媽媽的擔心在爸爸眼中都覺得不太需要擔心,所以我家爸爸只跟我說了他希望孩子在一個開闊自然的環境,開心上學就好,至於學科成績,真的沒那麼重要。這當然也是我的心底話,希望孩子能開心的上學,但是沒有學業壓力真的好嗎?未來升學怎麼辦?這著實讓我掙扎和困擾了很久。我開始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記得當年的小學生活都在“算數學”當中度過,從三年級開始的老師就很愛讓同學額外購買數學參考書和測驗卷,一路到六年級畢業我都在算數學的惡夢中度過,因為我就是數學超級爛的人。上了國中之後的課業壓力就更不用說了,一天八節課可以有十項考試,每天就是唸書唸書唸書,當然因為這樣我考上了頂尖的高中,但是高中更是惡夢一場,不斷的考試和趕進度,直到我上了大學才覺得自己的人生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當然我上了一所很優秀的大學,成為人人稱羨的優秀大學生,但是若你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我真的不知道。。。。(我的人生夢想是從“夫人人生”才開始的)
在台灣的孩子多半都被逼著唸書唸書考試考試,我個人對這種現象的解讀是:因為除了念書,爸媽和老師其實不知道要帶著孩子做什麼。
不念書就找不到好工作,真的是如此嗎?社會上有許多種職業和專長的人都不是靠“唸書”念來的啊!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能有傑出表現的原因,多半來自”態度“和”熱情“吧!對“自己想做的事情”通常較容易保有熱情,當然也會用正面積極的態度來做這件事,把握這兩項重點,想不成功都很難了吧!那麼“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我想連很多成人都不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吧!我們多半會回答“每天睡到自然醒”,“錢多事少離家近”之類的答案,但這只是紓解壓力的方法,並不是真正的“想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應該就是”夢想“或者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型態“。問問我們自己,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自己最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如果我們眼前的人生和工作不是讓我們開心快樂的,只是因為需要這五斗米養家所以才做的,那麼我們要讓我們最愛的孩子未來也這麼過嗎?
我想在成長的路上陪伴孩子找到他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是件重要的事情,很多人都這麼說,但是要怎麼做?其實我也沒有答案,我目前能和各位分享的是:至少在小學階段讓孩子盡量減少課業的壓力,因為未來的學習路還很長(國中有三年,高中又三年),我實在不想太早就消磨完了孩子對學習的熱誠。我想我們還是會盡可能的陪伴孩子看故事書,這是我從汪培珽老師的書中很受用的一個概念,讓孩子培養出閱讀的習慣。根據我自己過去的生活經驗,我很確信愛看書的孩子生活會很有樂趣,思緒會很清晰有邏輯,甚至很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想我會持續努力的陪伴孩子看書,當然是課外書啦!再來就是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現代人坐著的時間實在太長了,各式各項的文明病跟著出現,最好的解答就是多運動。運動對孩子的好處在網路上有很多文章說明了,我只希望讓運動成為孩子的生活習慣之一,未來將是紓解課業或者工作壓力的好方法。(就算失戀了也可以用瘋狂運動來排解,哈哈~)
說到最後,我想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樂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至於你問我這樣會不會讓孩子變得無所事事,一事無成?我可以很確定的回答你:絕對不會的!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還有愛和陪伴,孩子就會好好的長大,並且保有自己的夢想,我認為這比考第一名要珍貴的太多太多了。陪伴孩子找到他擅長的事情,他自然會保有學習的熱誠,或許孩子的興趣跟課業無關,但是那份”熱情“真的是很值得珍惜和支持的。
升學還是台灣校園中的主流思想,但是我希望儘可能地為孩子爭取較多的空間,探索除了課業之外的興趣,了解自己,進而找到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父母必須很堅定很堅強,畢竟主流的力量通常都比較強大,在主流之外要能堅定的走自己的路,當然要很堅定很堅強了。常常提醒自己:我不期待一個考第一名的孩子,我期待一個能做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