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不是必須,先給孩子愛,才跟孩子談分享
2020 May 27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兒童情緒管理
在很多場合我常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要分享喔!”,但是當事者小朋友卻一臉不願意,身邊的家長還繼續催促:”你要分享啊!!“。每次聽到父母對孩子做出這樣的要求,我其實心裡替孩子覺得好委屈啊!“我最寶貝的東西,為什麼一定要跟別分享?”
身為父母的你,有如此想過嗎?
在幼兒教育的環境裡我們常常聽到“要分享喔!”這句話,鼓勵孩子和身邊的朋友分享食物或者玩具,但是願意分享的孩子似乎不多,多半都是抱著自己的食物或玩具,深怕被搶走了。成人對孩子這種“小器”的行爲多半不太支持,覺得孩子“怎麼這麼小器!”。
先來想想身為成人的我們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願意做出“分享”的行為。今天你手中有一包洋芋片,你願意跟辦公室的同事分享,因為這包洋芋片容量頗大,你自己全部吃完考量到熱量太高所以願意分享給他人,吃完還意猶未盡的話,再用幾個銅板的價格就能再買到一包。所以分享的前提是:你自己覺得已經足夠了,“多出來的部分”你願意分享給旁人。
可是對孩子來說,手中的零食可能是他向家中成人討要了很久之後才得到的,好不容易爭取到的零食點心當然珍貴無比,肯定要細細品嚐每一口,然後把袋子裡面吃光光。如此具有意義的物品,成人卻要求孩子要分享,不分享還要被罵被嫌棄,然後孩子心不甘情不願地拿出一塊餅乾“分享”給旁人時,心裡的感受應該是“我被搶劫了”吧!於是每一次孩子被要求要分享的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又被搶劫了一次,如果換作是你,還願意再”分享“‘嗎?
再說到玩具,有時候孩子被要求分享手中的玩具給其他孩子玩,當事人孩子是不願意的,緊緊抱在胸前死都不願意被拿走,成人可以這麼理解:你有一個穩定交往的男朋友,你深愛著他並認定非他不嫁,但是卻跑來一個陌生女子,說好喜歡你這位男朋友,然後你的爸媽告訴你“要分享喔!”,你會答應嗎?孩子珍愛的玩具就像我們摯愛的伴侶一樣,怎麼容許“分享”呢?
如果你能認同以上這兩段,或者你看懂了這兩段我想表達的概念,那麼請你在要求孩子分享之前,先徵詢他的同意。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給旁人,那麼就跟對方的家長說“不好意思,我家孩子真的很寶貝他的玩具(很喜歡吃這個點心),所以下次再分享給你們喔!”。這麼做,才真的有尊重孩子的意願,並且保護了孩子的界線,成人幫助孩子向旁人表明自己的界線,請對方不要“越線”。這樣的練習,爸媽是跟孩子站在一起的,孩子會感受到爸媽的愛和力量,支持他一次一次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界線,將來孩子也能成為一個界線明確的人。如果強迫分享,爸媽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除了沒有認同孩子真實的感受之外,也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時間久了,孩子會很沒有安全感,因為最親愛的爸媽並沒有接受他和保護他,於是孩子必須用很強烈的情緒和動作來“保護自己”,這不是我我們想看到的結果。
在這裡我想要再一次強調教導孩子“界線”的重要。
許多成年人其實也不善於表達自己的界線,所以這時候就可以跟孩子一起重新開始練習。首先你要很勇敢的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例如:辦公室有個同事,總是在未詢問或者未經過你同意的狀況下拿了你桌上的文具去使用,用完也不還你就放在他自己桌上。你覺得很不高興而且很討厭他一再的“侵犯”你的物權,你會怎麼做呢?就算了?還是你會慎重的告訴他你的真實感受,並請他先徵的你的同意再取用?在這樣的事件中,你會怎麼表達你自己的界線?
這樣生活中的事件可能有人覺得被侵犯界線不是太要緊,但是如果換作是這樣的事件呢?
路上有個陌生人突然摸了你的背(或者身體的任何一部份),你除了受到驚嚇之外還覺得被侵犯而且非常不喜歡被這樣“冒犯”,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害怕得跑掉?如果對方繼續追趕你呢?還是你可以勇敢地告訴對方“你這樣侵犯我的身體界線,讓我非常不舒服之外,也會觸犯法律的!”。面對這樣的事件的時候,你有沒有勇氣“保護自己”?
這兩個例子就是“教導孩子界限的重要”。在生活中的小事情上,我們就在陪伴孩子練習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並且勇敢的畫出自己的界線。透過一次一次的練習,讓孩子知道“物權”的概念,要借玩具一定要經過對方的同意,讓孩子習慣表達自己的界線。有界線的孩子比較不容易被霸凌,也比較不容易霸凌他人,這是已經被確定的事情了,看到這裡,你是否覺得應該認真教導孩子”界線“呢?
回到分享來繼續說。成人先詢問孩子是否願意分享,才進行下一步的動作。那如果是孩子被人拒絕不願分享呢?被拒絕的感覺很差,這你我都能了解,所以年紀越長的孩子越能感受到被拒絕是不開心的,會生氣哭鬧,甚至惱羞成怒要直接搶走對方手中的玩具或食物,成人一定要處理這種狀況。
我們可以協助孩子再跟對方請求,請孩子”仿說“(就是重複成人示範的句子)。“你可以借我玩一下嗎?拜託”,”你玩好了再借我玩可以嗎?“。”輪流玩“可以是一個達成協議的方式,可以帶著孩子詢問對方是否可以輪流玩玩具,或許彼此可以達成協議。但是如果協調不成,對方孩子怎麼樣都不願意分享,孩子又氣又難過,我們也只能“同理”他,然後安慰他,再討論是否可以再去玩其他的玩具。如果孩子鬧脾氣什麼都不要,成人就陪他靜靜的坐著就好,陪伴他經驗”被拒絕“的感受,情緒過去之後再跟孩子討論要玩什麼就可以了。
或許你會覺得”怎麼這麼麻煩啊?“,但是我一直覺得教導孩子就是必須這麼”仔細“,分享我的想法給你:二十一世紀科技已經進步到我們無法想像,這個世紀的人類因爲文明進步而出現許多“文明病”,精神層面的困擾就是很常見的一種。成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因為太多太多的“壓力”而產生負面情緒,這足以造成生理和心理的疾病,因此要活在”壓力只會更多更大“的未來,”強壯而健康的“心靈是必備的能力。而這項能力如果能從兒時便開始練習,一定比成年之後才學來的容易多了,所以在學齡前協助孩子在心,靈的層面都建立細膩而堅強的能力,才能讓孩子們在未來學習的過程中有足夠的心靈力量面對各種挑戰和挫敗。
從分享談到建立強健的心理素質,我真心希望每位父母每位孩子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上陪伴彼此,給彼此最真實,溫暖,堅定的陪伴和支持,讓“家”成為可以給予我們每個人力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