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信任──陪孩子調頻的長路
〈陪固執又好強的孩子長大〉下篇
2025 Oct 22 夫人系列線上課程/講堂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親子共讀 兒童情緒管理 青少年溝通 皮紋檢測
一、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邏輯
弟弟還有另一個經典故事:「收拾樂高」。
他在幼兒園時期,堅持要修補好作品才能收起來,於是每次大家開始一起工作時,他都還在原地修理他的作品,讓我們覺得他很不願意「參與」、「合作」。無論怎麼提醒都沒有用,最後弟弟就會暴怒、哭鬧。
聽過他的理由後,我發現他的邏輯其實也很合理。 「我想先修好,這樣明天可以直接開始玩,就不用浪費時間了。」 這是「珍惜時間」的想法,只是在團體生活中,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要教孩子彈性,父母自己得先有彈性 -- 我們調整收拾的方式:全家分工,各自完成自己的部分就去休息,讓每個人都保有自己的休息時間(原本是一起工作一起完成,再一起去休息)。
二、四年的陪伴:從堅持到理解
到了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某天弟弟收拾玩樂高之後,哭著跑來找我們:「你們都丟下我一個人在客廳!」
我問他:「你不是說要修理好樂高再收拾嗎?」
他生氣的說:「對啊!可是你們怎麼可以不理我!」
雖然表面的情緒是「生氣」,但是內在的狀態是「孤單」。 他的話語是防衛的,但真正的內在情緒還是渴望被看見。
再次跟弟弟說明「因為大家都想去休息了,但你堅持要先修理好樂高才開始收拾,所以我們完成自己的收拾工作後,就回到各自的房間休息了,如果你想找我們,可以在我們各自的房間找到我們,並沒有不理你喔!」
我們沒有責怪,只是聽他哭,陪他待在情緒裡。
十分鐘後,弟弟說:「好啦,以後我跟你們一起收拾啦!」 我們很驚訝地聽到他願意改變。

從那天起,當他又固執不願意改變時,我會用「收拾樂高的故事」提醒他 -- 嘗試接受別人的意見,不一定很糟糕,他就會微笑:「我知道了啦。」
四年的時間,他終於懂了:「保持彈性,是讓自己更快樂的一種選擇。」。用四年讓孩子學會「彈性」,很值得啊!
三、每種特質都有光與影
固執的孩子,不容易改變,但也更有毅力。 好教的孩子,乖巧聽話,卻容易受別人影響。
每種特質都是中性的,關鍵在於我們怎麼陪伴。 改變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現在改不過來,不代表永遠改不過來。 學不會的當下,不代表未來學不會。
在學校工作時,時常有學生說:「算了啦!我已經放棄我自己了,反正我就是考不好」。我會回答他: 「我都還沒放棄你,你怎麼能先放棄自己?快!我們來練習!」
只要有一個人願意相信他,孩子就會亮起來。 父母的陪伴,是他們成長路上最有力量的支持。
結語:時間會說話,愛會留下

改變從來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而是在一次次被理解、被等待的過程中,逐漸長出力量、做出改變。
願我們都能陪著孩子,用信任和時間,讓他成為更柔軟、更堅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