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型孩子的教養關鍵:陪他認識自己、學會彈性與感恩
2025 Sep 24 夫人系列線上課程/講堂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專注力不足 兒童情緒管理 青少年溝通 皮紋檢測
具備領導者特質的孩子
皮紋檢測報告的其中一個項目,說明孩子的主要學習風格為何。在我的經驗裡,有許多孩子都屬於「動機學習型」的特質,也就是「具備領導者特質」。這類型的孩子在這個時代中,有一個讓我比較擔心的部分,我想在這篇文章中藉由我自己的孩子來跟大家分享這部分的教養經驗。
幼兒園階段:想要主導
我家的哥哥就屬於具備領導者特質的孩子,幼兒園階段時會要求一起玩的小朋友「都聽我的」── 想要主導:制定遊戲規則、遊戲結果誰輸誰贏。自尊心強、高傲。有自己的想法。學習速度快、反應快。
但如果團體中有同樣特質的孩子,而且領導者特質展現得比他更強烈、明顯,哥哥就很容易跟對方吵架、生氣崩潰。
小學低年級:學會看臉色與能屈能伸
在小學低年級的兩年中,哥哥學會了「看臉色」和「能屈能伸」兩項能力。
在混齡的夏令營中,一年級升二年級的哥哥會很不識相地去挑戰五年級的大哥哥,看大哥哥們玩寶可夢卡。直到被大哥哥們嫌棄、惡狠狠地說:「看什麼看啦!走開啦!」,他才學會「看臉色」的重要──不是任何人事物都會「以他為主」,不是整個地球都以他為中心旋轉。
在小學生活、課外運動課程中,有更強勢、表現出更強烈主導性的孩子時,哥哥發現自己「兇不過他們」或者真的能力不如對方。因為挫敗、自尊心受創而哭了好幾次,終於學會「彈性」──不是什麼事情都必須由他來主導,而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力比他好的同儕大有人在。

小學中年級:影響力與霸凌隱憂
到了小學中年級這兩年,哥哥雖然有時候能夠「韜光養晦」──虛心學習,該自己表現的時候盡力準備、全力以赴。
但是天生特質帶來的「臭屁」、嫌棄反應慢的同儕、「自以為是」的狀態卻比年紀小的時候更明顯,而且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在家對待弟弟沒耐心、抱怨同學反應慢,更可怕的是:團體中的其他孩子會因為哥哥不喜歡跟某個孩子玩,而跟著一起不跟這個孩子玩,擦槍走火就可能變成霸凌事件。
老師眼中的「小王」
在過去當老師的經驗裡,具有領導者特質的孩子通常都會是老師「擒賊先擒王」的那個對象。班上帶頭調皮搗蛋的,就是老師第一個邀請來聊聊天、了解狀況的孩子。老師們都知道,只要這個「王」搞定了,班上的秩序大概就搞定一半了。
這是因為:具備領導者特質的孩子,影響力都很大。
教養目標轉向人際關係
因此,在哥哥上了中年級之後,媽媽我將哥哥的教養目標鎖定在「人際關係」上,並且持續緊盯著。持續地提醒哥哥:「你是一個對同學、朋友們有影響力的人,所以請你帶給大家好的影響,而不是壞的影響。你不喜歡某個同學,不想跟他玩,如果所有人都跟著你這麼做,都沒有人要跟這個同學玩,這叫做什麼?」 哥哥回答:「這是霸凌」。

孩子都是生性善良的,當他知道自己的這個作為就是霸凌,多半都會樂意改進、調整自己。但讓孩子為難的是:「可是我就是不喜歡OOO啊!他真的很煩!」
對話引導:從抱怨到思考
某一次又發生這類事件,哥哥回來跟我抱怨班上某個同學:「OOO就是個白痴!我真不知道班上怎麼還有人會想跟他玩!他今天上自然課分組的時候,一直搞不清楚老師要我們做的事情,結果他該負責的部分都是我們同組的人幫他做完,我覺得他根本就是在裝傻想偷懶!我真的超討厭他!」
「聽起來OOO真的讓你好生氣,既然都放學了看不到他了,就先別想他的事情了,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吃個點心、看個漫畫,好好休息一下吧!」大約一個小時後,我看哥哥的心情好多了,才請他來討論這個事件。
(先接住孩子的情緒,再來處理問題)
媽:「你很討厭OOO喔?班上有很多人也都很討厭他嗎?」
哥:「有一些人也討厭他啦!不過班上應該是我最討厭他。」
(聽到這裡我很確定:哥哥的「個人好惡」佔滿了他的大腦,讓他看不見「客觀事實」。每個人都不一樣,只是OOO的某些特質剛好是哥哥不喜歡的,但不代表他沒有優點。)
媽:「你討厭他什麼?」
哥:「他很愛管閒事啊!老師已經說@@@負責接教室的分機電話,但是每次下課時間電話響了,OOO就要搶著去接,還說他只是想幫忙,結果@@@就跟他吵起來,老師就會生氣心情不好,然後大家都會被罵。」
媽:「為什麼他想幫忙你卻要生他的氣啊?」
哥:「因為他就是愛表現啊!才不是真的想幫忙!」
媽:「愛表現為什麼會讓你生氣呢?」
哥:「他要表現也要搞清楚狀況啊!不是他負責的事情還硬要搶去做,就很愛現啊!」
媽:「所以他很容易搞不清楚狀況囉?」
哥:「對啊!他就很白痴啊!常常都搞不清楚狀況啊!」
媽:「你覺得他是故意搞不清楚狀況,還是他並不是故意的?」
哥:「他就是故意的啊!」
媽:「可是你說他『常常』搞不清楚狀況,所以他『常常』都是故意的嗎?」
(問到這裡,哥哥的情緒有比較穩定了,從「抱怨」慢慢來到「思考」)
哥:「如果他很常搞不清楚狀況,『可能』不是每次都故意的,可能是因為他很笨。」
媽:「『搞不清楚狀況』等於『笨』嗎?」
哥:「對啊!」
媽:「喔!所以如果你也有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我罵你『笨蛋』,你可以接受囉?」
哥:「好啦!OOO其實沒那麼笨啦!但是每次他搞不清楚狀況我就覺得他很煩!」
(原來這位同學讓哥哥不喜歡的部分,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
媽:「在OOO搞得清楚狀況的時候,你也覺得他很討厭嗎?」
哥:「是還好啦!我就比較不會生他的氣就是了。」
(當哥哥自己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媽媽我的第一階段目標就達成了!哥哥釐清了自己的好惡:我只是不喜歡OOO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其他時間我不會討厭他。)
媽:「每個人都有自己很厲害的事情,也有不厲害的事情。如果你因為自己很擅長、很輕鬆就可以搞定,而去嫌棄、抱怨別人反應慢、搞不清楚狀況,這叫做什麼啊?」
哥:「自以為是。」
媽:「你想要變成一個自以為是的人嗎?」
哥:「不想,我知道你要說什麼了啦!我以後在學校會注意啦!我可以走了嗎?」
媽:「聰明的孩子,記得要為人群帶來好的影響!去玩吧!」
陪孩子釐清情緒與好惡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好惡,有情緒,包括孩子。但我們需要了解這些好惡、情緒是從何而來。要避免領導型的孩子霸凌他人,需要爸爸媽媽拿出耐心、時間,陪他們了解自己,看見自己為什麼會對某個特定同學有這些好惡和情緒,讓孩子更了解自己。
花時間做這些引導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我們養育的是未來的領導人才,他們可能是下一個總統、市長、民意代表或公司負責人。這些人因為影響力大,所以肩負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高年級新挑戰:抱怨與高傲
一次又一次這樣的對話,哥哥逐漸搞清楚自己的特質以及「面對人事物必須客觀、理性」的道理。但是上了五年級,又有了新狀況。
從五年級開學第一天起,每天都抱怨新導師很會碎念、管很多、雙重標準、老是針對他找麻煩。因為這是哥哥沒有出現過的「症狀」,所以媽媽我還特地去參加了班親會,好奇想知道:「到底是什麼老師可以讓哥哥抱怨成這樣?」。

發現新導師就是個認真負責、細心教導、樂意與家長互動溝通的老師,只是高年級的導師在行為、課業上的要求高過中低年級時期的老師,沒什麼需要特別擔心的。
於是我又持續觀察了幾週,發現我周遭的幾位也是升上五年級的孩子,也同樣對老師滿滿抱怨。嗯,高年級的孩子共同特質之一:抱怨老師、抱怨學校──他們長大了。
但是在這樣每天的慣性抱怨下,哥哥特質中「高傲」的部分又不知不覺長了出來……
感恩作業:轉化眼界
看到這隻驕傲的小公雞,媽媽我第一個浮上心頭的想法是:「這孩子怎麼都沒想過要感恩,感謝身邊的人呢?」於是想到可以給他一個功課:每天感恩。
我請哥哥每天睡前,要跟爸爸媽媽說「我今天感謝的三個人/三件事情」。他問我為什麼,我回答:「當你要思考感謝誰、感謝什麼事情的時候,你才會想到:你擁有的一切,是很多人的努力、付出,才能讓你擁有的。」
這種聰明的孩子,不用多講他都知道媽媽想提醒他什麼。每天睡前他會來到爸媽房間,告訴我們他今天的「感謝詞」──感謝A同學幫忙、感謝自己很努力、感謝B同學包容等等。媽媽我還在期待他有能力感謝新導師的那一天的到來(我很有信心一定會有這麼一天)。
給父母的提醒
自尊心強、高傲的孩子,眼中經常只有自己。提醒他們「感謝」、「感恩」,也是在提醒他們將視線放在身旁的人。因為每個人的美好生活,都來自於生活中許多人的努力、包容和付出。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類似的特質,請給出更多耐心、引導,並且多留意孩子的人際關係。在人群中具有影響力,是上天給的天賦。將這份天賦用在正面、善良、對人群有幫助的地方,產生「善的循環」,對人群、社會有好的影響,受惠的是我們每個人。
邀請各位爸爸媽媽一起努力,培養出有正念、正向思維、帶來正面影響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