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孩子是「班上唯一一個發考卷不用擔心被打被罵的孩子」
2025 Jan 07 適性發展 專注力不足 兒童情緒管理
從以前當老師開始,就不喜歡逼學生唸書、要求學生提升成績這些工作,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我刻意做了很多的練習,包括理性宏觀面對孩子的成績、照顧自己的焦慮情緒、著重孩子「能力」的發展等等。哥哥目前十歲、四年級,他的學習狀況和陪伴經驗,我覺得可以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從小親子共讀,養成閱讀興趣和習慣
從孩子七八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唸故事書」的習慣,每天午睡前、晚上睡前,都會唸一到兩本故事書給孩子聽,兩兄弟都非常喜歡這個活動,我們夫妻每天也唸的很習慣了,加上可以看見孩子聽完故事開開心心上床睡覺的笑容,爸爸媽媽更有繼續唸故事書的動力。
這個習慣持續到哥哥三年級左右,他開始不太需要爸爸媽媽唸故事書了,而是對自己閱讀非常有興趣。每個週末我們都會到圖書館借書,孩子們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書,漫畫、繪本、讀本都有,題材多半是自然科學類的。每天晚上或是週末閒暇、睡前,哥哥都會拿本書窩在沙發上,就開始享受閱讀了。
功課完成後不強迫複習,有需求時與孩子討論讀書計畫
在哥哥低年級的時候,我們選擇讓他中午放學後,去學校的課後照顧班,只需要完成功課就可以,另外會有一些英文課、美勞課,或者會在校園中跑跑跳跳,月考前才會給一些評量卷練習。每天回家我們只會確認哥哥的作業是否有完成,有沒有寫錯頁(哈),然後聯絡簿就簽名了。
課後照顧班的老師會協助修正孩子作業中寫錯、寫不端正的地方,但我們在檢查作業時,有時候還是會發現課後照顧班老師沒有留意到的部分。有時間的話我們會請哥哥修改,來不及的話就讓學校老師處理,我們不干涉太多。
至於哥哥的字寫得好看嗎?若是在我尚未自我成長、自我調整時期的自己來看,哥哥的字真的不夠端正,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但現在的我不太想糾結在這個部分,完美主義已經讓我自己的人生很辛苦了,我不想讓孩子也受同樣的罪。
考試是為了「測驗自己懂了多少」&「確認讀書計畫方向是否正確」
在考試成績的部分,我們從哥哥上小學後,從來沒跟孩子提過「要考幾分」、「考到幾分就有獎勵」這類的事情,所以平時準備、複習、考試,就跟著學校老師和課後照顧班的進度,月考前幾週的週末在家陪哥哥練習國語圈詞而已。
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有一次哥哥跟我有一段讓我很驚艷的對話:
哥哥:媽媽,我很羨慕班上都有一些同學可以考一百分誒!
媽:真的喔?那你知道他們怎麼做到的嗎?他們是怎麼讓自己拿到一百分的啊?
哥哥:知道啊!就是一直複習一直複習一直複習。他們連放假都在複習。
媽:哇!他們好認真喔!那你要不要也這樣複習啊?我很樂意陪你喔!
哥哥:喔!不用了,我不想要。
媽:你不是想考一百分嗎?為什麼不想這樣複習啊?
哥哥:我是很想考一百分啦!但是這樣複習很累誒!而且都沒有可以玩的時間了,我不想這樣。
然後哥哥就跑去玩了。
聽完哥哥的想法,我覺得我兒子很優秀:
1.他知道「學校」的目標是什麼(考試一百分)
2.他很清楚怎麼達成這個目標
3.他很清楚「自己想不想要」這個目標
當我們願意給出孩子「空間」的時候,即便是一年級的孩子,也能有這麼清楚的思維,而這樣清晰的思維,就是我們期望孩子能擁有的「能力」。
低年級的時候,哥哥的國語、數學月考成績大多在90分上下,如果他希望自己能從八十幾分進步到九十幾分的時候,他會願意讓爸媽在考前一個月的週末陪他複習國語。但無論他考了幾分,爸爸一律說「好棒」,媽媽會問他「你自己對這個分數的感覺是什麼呢?」,如果他不滿意自己的成績,我會鼓勵他「多練習幾次!爸爸媽媽都很樂意陪你練習!」。
上了三年級之後,哥哥發現自己無法再像低年級時,月考很容易就能考高分。我們建議他要增加複習的次數或者增加複習功課的時間,也需要建立自己複習功課的「讀書方法」。雖然哥哥對於「複習功課的時間增加,玩的時間變少」覺得難過,但他願意為了「成績好一點讓自己有成就感」,接受我們的建議,自己安排讀書時間,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複習功課。
當孩子主動表示在學習上需要協助時,爸媽要把握珍貴的「學習動機」
但是哥哥碰到的一個難題是「英文」,因為沒有補習,他的程度真的跟不上。看到單字不會唸,更是背不出單字,而且考試卷的題目很多都看不懂。哥哥除了很擔心,其實也很沮喪。我主動開口問他:「媽媽帶你在家練習英文好嗎?我們先自己練練看」,哥哥覺得因為我們沒有強迫他去補習,就願意試試看先這麼做。
朋友推薦我一套可以在家陪孩子自學英文的系統-- 蕭博士SoR美語,每個星期三、五的下午,我會帶哥哥練習30分鐘的英文。兩個月下來,他就能記住課本的單字怎麼念,對自己有了一些自信。會唸了之後,我帶著哥哥練習記住每個單字怎麼拼,邊唸邊寫,他也很快就記熟了。再配合寫一些評量卷,四年級時的英文成績可以維持在80-90分之間了。他很高興,我們也很高興,因為孩子找回學習的熱誠、成就感和自信心了!
在沒有上任何補習班、英文班的狀況下,哥哥透過自己嘗試複習功課,自己定複習進度,再加上爸爸媽媽的一些協助,目前的各科成績都可以在80、90分左右。對許多家長來說這個分數可能太低、努力不夠、不夠有競爭力,但我們重視的是孩子的「能力」和「學習態度」。
爸媽放手 孩子才有練習「自律」的機會
我們從來沒有催孩子趕快去寫作業,但是哥哥都會自己安排好時間,確實的把作業完成。月考成績不好,也很願意調整自己的讀書計畫、增加複習時間。孩子這種「自動自發」和「積極」的學習態度,不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嗎?
哥哥一直都是一個有高度學習熱誠的孩子,直到現在四年級,他每天都是「很期待」去上學的,這真的讓我覺得很神奇!就因為我們看見十歲的他還有這樣寶貴的學習熱誠,我們更是小心翼翼的呵護著這份熱誠 – 不給孩子課業壓力,只負責陪伴和提供孩子需要的協助。
「學習熱誠」是保證孩子能贏在終點的能力
人的一生很長,求學階段只佔了人生中的短短12年,但多數的孩子的學習熱誠,都在這12年中消耗殆盡,上了大學或出了社會,變得「能不要學習就不學」,因為「在學校的時候,學的/考的還不夠多嗎?」。108課綱的核心精神是「終身學習」,為的是因應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 持續學習新知、新能力,善用新工具,接受時代改變帶來的各種挑戰,讓自己不被淘汰。
衷心希望每個孩子的學習熱誠都能被好好呵護著,無論孩子長到幾歲,在學校或是職場,一直可以是個樂於學習、勇於嘗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