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成為孩子的避風港,而不是急著逃離的暴風圈
2020 Sep 02
有感於這週的社會新聞,成年人以利益誘騙少女,離家數天之後終於被警方找到,平安送回家。看到這新聞除了為這女孩捏把冷汗,心裡其實有很多的不捨----所謂的“利”怎麼會對孩子的吸引力大過家中父母的愛,讓孩子一聲不響的就離開了家離開了父母,去向一個陌生人給的”利“?很容易理解的原因便是家中的”愛“太冷太少了,少到孩子想從物質上尋求滿足。
現代的父母都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因此很忙碌的工作著,但其實在這過程中某種程度的已經失衡了----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與父母的關係更是疏離。
身為父母的我也很能理解在我們有了孩子之後,經濟壓力更大但是又需要擠出時間陪伴孩子,如果體力不足夠自己也會想有時間休息放空,這一切無非是逼死我們,讓我們在原本就要承受的壓力之外又加上了養育教育孩子的壓力。如果你也在這樣的迴圈中被生活碾壓著,我真心覺得應該停下來靜靜地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相信願意耐心閱讀夫人人生文章也能接受我的觀點的父母親,經濟條件都會有一定的基礎,因此,在這樣的基礎上,我認為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思考的是:我們能否再給孩子更好的的陪伴?
成人世界對物質的追求完全是宇宙般的毫無邊際,加上媒體報導哪位傑出女性同時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哪位成功女性在打拼事業的同時獨自照顧兩個孩子,這類的新聞真是逼死女人,彷彿我們只是家庭主婦或者普通職業婦女就“不傑出不成功”。但是靜下來想想:故事背後的人是如何真實的過生活的?我們無從得知,他們的孩子是否有被充分的陪伴?他們的親子關係又是如何?
回到我們自己的真實生活來,我們正在努力追求的”物質“或名聲,在20年後或者50年後,對我們還有價值嗎?缺少了陪伴孩子的時間,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在20年後或者50年後,我們會不會覺得懊悔?誠實的回答自己,我想你的心裡會很清楚知道答案是什麼。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的人生通常都有很大的轉變。原本愛逛街和朋友聚餐的我居然只甘願在家陪著孩子,原本被工作訓練的不苟言笑的我先生居然可以用娃娃音跟孩子說話唱兒歌給他們聽。我看見這些美好的改變,我也想像過如果沒有生孩子,我可能會常常跟先生出國旅遊,我自己甚至計畫到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增加經歷。但有了孩子之後這些當然都不可能了,我問過自己我會不會後悔?我還真是不後悔的讓自己選擇了當媽媽。我第一次感受到“被一個人無條件的深愛著依賴著”的感受,我說出口的每句話孩子都深信不疑,我給出的鼓勵是孩子心花怒放的來源,這些充滿“甜蜜”的生活經驗,我想一輩子就這麼一回吧!
所以啦!為了這些閃閃發亮的小眼睛,我們要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專業的父母。我認為“聽見自己的聲音”是專業父母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依心而行,做出改變,生活會越來越接近你想要的模式。有些人看到這些句子一定會覺得荒唐,但是我用我自己的人生跟你保證!人生真的可以如此!有本叫做“秘密”的書,裡面也說過:當一個人想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他。只要我們的“意識”夠強大夠堅定,我們就能在工作和陪伴孩子這兩項人生大事上找到平衡的!
當我們能有這樣的意識和意志,就能給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包容,因為我們會知道生活中的恐懼和焦慮,都是我們“自尋煩惱”而已。所以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給出“關心”而不用“擔心”。
“肚子餓嗎?”,這是關心。“如果你現在不吃,等一下餓了怎麼辦?“,這是擔心。面對學齡前的孩子我們當然需要很多的提醒和關心,但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卻還是“少說為妙”。青春期的孩子像身上長滿刺的生物,“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是最好的相處模式,親子衝突最多的也是這個時期,爸媽能夠做的便是給予“關心”即可,“擔心”就努力不要說出口,放在我們心裡就好。
我在高職當了將近二十年的老師,其中十年還陪伴過夜校的孩子,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我看見的是與爸媽不同的面向。這時候的孩子討厭嘮叨,“擔心”在他們的耳朵裡就是嘮叨,但偏偏這時候的孩子就很喜歡嘗試各式各樣讓爸媽擔心的事情,讓爸媽想不嘮叨都很難。但是我通常給家長的建議都是:告訴孩子,請他無論做什麼,記住“安全”和“負責”這兩點,如果真的遇到麻煩了,爸媽陪你一起面對。
但是通常家長給出的回應都讓我感受到對孩子的”不信任“和巨大的“恐懼”。家長不信任孩子能照顧自己的安全,不相信孩子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每天都很擔心孩子在外面交壞朋友惹了大麻煩。若是從小用愛陪伴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實在不會偏差到什麼程度。而那些有狀況的青少年,其實都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孩子難免犯錯惹麻煩,責罵處罰他們,孩子會記住的是“我要是惹麻煩我爸媽會打死我”,但是我們希望孩子懂得的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我在校園工作十幾年的心得是:孩子犯錯,不用打不用罵,無論多大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犯錯了,都希望自己下次不會再這樣了,因為讓爸媽擔心,孩子的心裡其實很愧疚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有品質的陪伴他們,給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因為我們是孩子在世界上最信賴最愛的人。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為家庭和工作努力作出調整,提升自己的身心靈狀態,便能成為一位堅強堅定的父/母親,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才能穩穩地支持並陪伴他們面對各種不斷的人生問題,而在我們做出這些努力的同時,家已經是孩子最溫暖的避風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