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作息好處多多,為孩子建立動靜輪替有節奏的作息
2020 Jun 10
從百歲育兒法開始,我很建議父母親為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表,並且確實操作。規律作息能讓孩子情緒穩定,有安全感,進而可以結合管教,讓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學齡前)穩健發展意志,情感和思考。確實執行規律的作息表一段時間,你會明顯看見孩子的情緒逐漸穩定,小寶寶的話哭泣會減少,小童會開始展現一些生活自理能力。
但是一個有節奏的規律作息表該如何安排呢?什麼叫做”節奏“呢?
在百歲育兒的作息表中,一定是按照“吃--玩--睡“的循環安排。寶寶吃完奶或者食物泥之後可以帶著寶寶玩,小嬰兒就抱著他四處看看,介紹環境給他認識。大一點的嬰兒可以帶去住家附近的公園,開始會走路之後,更可以牽著寶寶在住家或者附近公園(盡量是固定的地點,不要太多不同地點)走走。從寶寶會走路開始,玩的部分要區分出”動“”靜“兩類,盡可能在用餐之後做動態活動,之後轉換到靜態活動,然後再讓寶寶上床小睡。
其實從百歲育兒吃玩睡的節奏中,隨著孩子年齡漸長,就可以再延伸出小童(兩歲以上)的作息了。早上用過早餐之後,如果有上幼兒園的小童便出發前往,媽媽便省去安排平常日作息的工作了,若是還未上學的小童,可以讓他吃飽了之後在家先玩一下,成人可以處理一些家務,然後再帶出門到戶外活動。我很建議帶孩子在戶外活動,讓他們盡可能接觸大自然,撿拾樹枝樹葉,抓抓石頭泥土,雖然有衛生的顧慮,但是這些運用手指進行的活動可以刺激孩子的末梢神經,完全有助於發展。成人在一旁注意孩子不要將手或其他物品放嘴巴,玩好了之後再確實將手洗乾淨就好。戶外的活動結束後可以回家稍微休息一下,讓孩子的身體狀態靜下來,聽收音機說故事或者成人念一兩本故事書給孩子聽,然後吃午餐。午餐後讓孩子自己玩一下,成人整理餐桌清洗餐具之後,進行“睡前儀式”然後送孩子去午睡。
我建議大一點的孩子(兩歲之後)的睡前儀式可以將聽故事書放進去,這是讓孩子的身體和心情可以很快的靜下來的方法,透過聽故事,孩子很快就能進入一個很專心聆聽的”靜態“,故事結束後身體和情緒也已經準備好午睡的狀態了,上床就能很快地入睡了。
像這樣就是一個有節奏的生活作息,靜態動態交替出現,然後把握”睡前一定要以靜態活動讓孩子的身體和情緒靜下來“的原則來安排。
不過,在進行動態活動時,盡量避免帶孩子去百貨公司或大賣場,這些地方因為人潮較多,群聚感染的可能較大,對孩子影響更大的是這些場所給孩子的感官刺激太多也太大了,這些過度的刺激會讓孩子的情緒較亢奮,可能會累積在體內然後影響夜間的睡眠。百貨公司和賣場因為有多種商品展示,孩子的視覺首先就受到很多刺激,接著可能各種廣播或者人潮談話的聲音讓孩子的聽覺一下子要承受過多的聲音,這些對成人來說已經很習慣的場所其實對孩子並不是很適合的。當然這些場所中每天都有很多的家長帶著孩子進出,那些孩子也都很習慣這些環境,但是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確實覺得帶孩子進入這種很商業化的場所其實對孩子的發展並沒有幫助,孩子在這些地方完全沒有”玩“的機會,只是一直持續的被動的被過度刺激感官而已。感官習慣被過度刺激的孩子情緒不容易穩定(因為情緒已經習慣是亢奮的),如果這些情緒又沒有宣洩的出口(不能大聲喊叫,身體不能到處跑跳),一旦沒有等量的刺激,他們就無法感到滿足於是需要哭鬧來宣洩情緒。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的好處是,孩子的感官沒有被過度刺激,可以用身體自由活動,跑跳爬上爬下,情緒宣洩之外還能透過肢體的活動增進身體基本能力。孩子的“玩”必須是全身性的活動,而玩得夠的孩子情緒才可能穩定下來。
靜態活動除了讓孩子自己玩一下(獨玩也是需要培養的能力)之外其實最理想的便是聽故事。我個人非常推薦爸媽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持續聽故事的孩子除了能提升語言能力,還能增加孩子的詞彙,爸媽還能透過故事教導孩子生活常規,例如:刷牙,如廁訓練,用餐禮儀等等。親子共讀的好處多多,在安排作息的時候,將聽故事放在午睡和晚上長睡之前是很好的安排。爸媽和孩子坐在一起好好的聽一兩本故事書,聊聊一天的生活,然後送孩子上床睡覺,整個流程很順暢,孩子也不會因為情緒太興奮而睡不著或不願意去睡覺,我個人非常建議這項安排。
依照每個家庭的生活狀態幫孩子安排作息表,然後確實執行,爸媽會明顯地看到執行的成果,孩子情緒穩定,作息規律,親子關係當然好,更重要的是整個家庭是在一個有規律的節奏上運作的,孩子會因為這規律的節奏感受到愛和安全感,日復一日地執行,這便形成了屬於你們的家庭文化和核心價值,孩子年紀越大,對家會越有歸屬感,家便成了孩子最重要的愛的來源了,真心鼓勵各位爸媽試試看!!
教養淺淺談,規律作息加上耐心耐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