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卻死不認錯?認錯道歉很難嗎?
2022 Oct 26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親子共讀 兒童情緒管理
孩子不肯認錯,請先看看是什麼阻礙了孩子
有些孩子在「面對自已的錯誤」時,很有困難,死都不願意承認更不願意道歉說「對不起」,顧左右而言他試圖轉移他人注意力,找藉口找理由推卸責任,或者跑掉躲起來。家長對孩子這種逃避問題的行為,常常是很生氣卻又拿不出方法。
處理這樣的行為問題時,我們其實可以1.先留意一下「自己」是如何面對錯誤的。也可以2.觀察一下每次孩子真的認錯了之後,我們下一步都是怎麼處理的?
我們都是能坦然面對錯誤的大人嗎?調整好自己,孩子就會跟上
要求孩子要「勇敢、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先確認爸爸媽媽「自己」是不是平常也都能做到。勇敢承認錯誤,誠懇的道歉、彌補,這是一種「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一定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
如果爸爸媽媽自己犯錯了,被孩子指出來卻覺得丟臉、沒面子,於是找理由不願意承認(「我又沒有!是你看錯了!」「那是我不小心的又沒有怎樣!」「還不是因為OOO我才會這樣!」),孩子就會把成人這些態度、行為都模仿起來,自然的在自己犯錯時表現出來,「因為爸爸/媽媽也都是這樣啊!」。
爸爸媽媽面對錯誤的態度,絕對影響了孩子面對錯誤時的態度!如果爸媽勇於認錯,能夠在發現錯誤時誠懇的告訴孩子「對不起!是我搞錯了!」「對不起,我真的忘記了!」「對不起!我不小心弄壞了!」,坦然的面對自己的錯誤,接著(如果有情緒的話)陪伴孩子度過情緒,然後一起討論後續可以怎麼彌補(「我們可以怎麼處理呢?」「現在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幫忙呢?」)。
「身教重於言教」雖是老話一句,但絕對值得深思
和孩子一起完整的經驗「發現錯誤-->承認錯誤-->道歉-->討論如何彌補」,不需要過度責備犯錯的一方,也不需要陷在負面情緒(生氣、委屈)裡太久,雙方的重點都能放在「勇於面對」就可以了。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勇於面對自己的情緒,這些應該是我們希望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的事情,爸爸媽媽能「示範」給孩子看,孩子就一定能學起來!
「認錯」之後還要被繼續責罵嘲笑數落?你會願意認錯嗎?
孩子犯錯卻死不肯認錯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在孩子認錯之後,我們會嘲笑他?數落他?還是繼續責罵他?又或者事後還會被拿出來挖苦嘲諷?如果認錯之後要面對這些,換作是我們自己,我們會願意認錯嗎?如果是我,我肯定會為了保護自己,為了避免自己認錯後被嘲笑數落,我一定死都不會認錯的!
這個道理,放在孩子身上也一樣,因為孩子也是「人」。如果孩子犯錯後,爸媽的反應是如火山爆發般的憤怒、責罵,接著還要被處罰,接受處罰時還要繼續被數落(「就跟你說了好幾次,你不聽!看吧!現在是不是OOO了!」),或者被同儕、兄弟姊妹嘲笑,成人也沒有堅定的制止,有這樣的經驗之後,孩子再犯錯就一定不會願意認錯,因為認錯之後「好慘」。
「負面情緒」無法幫助孩子記取教訓,耐心陪伴持續練習就足夠
爸爸媽媽在乎的應該不是孩子「犯錯」這件事,而是「擔心孩子沒有記取教訓,再犯同樣的錯誤」,於是會在孩子認錯後繼續責罵、碎念外加處罰。孩子確實需要時間累積生活經驗,反覆練習才能養成一種習慣或能力,所以再犯同樣的錯誤確實是可能的。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就越能夠從一次、兩次的錯誤後記取經驗,不再犯錯,因此,在孩子犯錯後的責罵、數落、碎念真的就不是必須的了,這些都是成人「情緒」的抒發,表達自己的擔心和焦慮,但是對於孩子認錯、記取教訓的幫助真的不大,反而容易造成親子衝突,是可以在日常教養中提醒自己調整的部分。
犯錯是練習「勇敢」和「同理心」的機會教育,爸媽可以先示範
只要是「人」,就會犯錯,每個人發現自己犯了錯,心裡一定會有愧疚、自責、羞愧、焦慮,想挖個洞躲起來。如果這時旁人沒有繼續對我們嘲諷、指責,心裡的壓力一定可以立刻少很多,當然我們一定也會願意道歉、事後彌補。或許在我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認錯」連結了許多不舒服的情緒、經驗,但是我們的孩子可以不需要經歷這些,而能夠從自己或他人「犯錯」的經驗中,學習「同理心」。
爸爸媽媽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誠懇道歉,盡力彌補,或者同理犯錯的人(不嘲諷、數落對方),讓孩子看見我們是如何面對「出差錯的時候」,孩子自然能夠在自己犯錯的時候,表現出應該有的態度,練習拿出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
不需要怕犯錯,勇於嘗試、樂於挑戰,開拓人生的視野
犯錯,是為了學習經驗,讓自己更進步,成為更好的人。所以不需要害怕「自己」犯錯,也不要對孩子犯錯太過擔心,因為犯錯能幫助我們「進步」,我們都是因為犯過錯而累積經驗和成長。「不害怕犯錯」,可以讓自己勇於挑戰、樂於嘗試新事物、累積豐富的生活經驗,幫助我們在工作、生活、人際關係上有更多的提升。
不只是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自己,重新思考一下關於「犯錯」和「面對錯誤」的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