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歲多的孩子為什麼容易哭鬧尖叫?教你三步驟陪孩子度過情緒風暴
2025 Oct 17 夫人系列線上課程/講堂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分離焦慮 專注力不足 兒童情緒管理
家裡有一歲多的孩子嗎? 這個階段的孩子,常常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哭鬧、尖叫,甚至丟東西。 想拿的東西被拒絕、想去的地方被阻止,就立刻大哭大叫。 對家長來說,這樣的畫面實在太熟悉了。 有時候我們在家裡還能忍耐,但當這一幕發生在餐廳、百貨公司或公園裡時,那份煩躁、尷尬、甚至羞愧的感覺會一口氣湧上來。 其實,這些行為——真的很常見,也非常正常。
孩子的尖叫,不是故意鬧脾氣
一歲多的孩子,語言能力還不夠成熟,無法用「說」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他們的大腦中「理性」的部分還在發展,處理情緒的「下層大腦」卻已經很活躍。 所以當事情不如意時,他們只能用最本能的方式表達:哭、尖叫、丟東西。 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壞脾氣。 他只是在用他目前唯一會的方式,讓你知道:「我很不開心」、「我需要你」。 當我們能理解這一點,心裡的那份焦躁就有機會少一些。
爸媽能怎麼做?三個方向幫助孩子學會穩定情緒
一、建立「一致」的標準
在教養上,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嚴格」,而是「清楚」。 哪些事情一定不行、哪些可以有彈性,請先幫孩子劃出明確的界線。
例如: ✔ 不可以拿危險物品(剪刀、手機) ✔ 不可以進入危險區域(廚房、浴室) ✔ 不可以在吃飯前吃點心

但若是孩子生病、生體不舒服,或者外出旅遊、用餐時間不固定,也可以彈性調整——例如先給孩子一點健康點心。 只要原則一致、理由清楚,孩子會慢慢明白「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行的」。 這就是「界線」的力量。
二、陪孩子「一起」面對情緒
當孩子開始尖叫或丟東西時,先別急著責罵。 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還聽不懂「你不可以哭」。 越生氣、越嚴厲,孩子只會更害怕、更失控。
我們可以這樣做: 先帶孩子到一個安靜的角落,例如樓梯口、餐廳外的座椅區。 陪他待著,讓他哭完、鬧完。
用簡單的語句接住孩子的情緒:「你現在很生氣,因為媽媽不給你拿那個,對嗎?」 被理解的孩子,會慢慢恢復平靜。
有時候,他只是需要一個安全的地方,讓情緒走完。
三、父母先穩定,孩子才穩定
孩子的情緒穩定,來自父母的情緒穩定。 當孩子在尖叫時,我們的心也會被拉扯、被挑起,這是很正常的。
但在那一刻,請先讓自己慢下來。 深呼吸、喝口水、離開現場一下都沒關係。 記住:問題不會跑掉,也沒有人會搶著處理它。 等自己心情穩了,再去面對孩子,才能真正幫助他學會冷靜。
結語|孩子的哭鬧,是成長的一部分
在這個階段,孩子正在練習如何面對「失望」與「挫折」。 他還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才需要你的陪伴。 當你選擇不打、不罵,而是陪他哭一哭、說一說,你就在教孩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情緒是可以被理解、被接納的。」
這份安全感,會成為他未來情緒穩定的基礎。 讓孩子在愛與界線之間成長,這就是最溫柔、也最有力量的教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