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養孩子前,先建立「親子關係」:信任是解決問題行為的關鍵
2025 Oct 13 夫人系列線上課程/講堂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親子共讀 分離焦慮 專注力不足 兒童情緒管理 青少年溝通 皮紋檢測
在台灣有句話這樣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這句幽默卻真實的話,點出了一個核心──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即便是在教養孩子時,這個道理同樣適用。當親子之間已經建立正向、互信的關係,問題行為就比較容易被改善,孩子也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反之,若缺乏信任,每一次討論和互動都容易陷入僵局。
「關係」不是血緣,而是心理上的信任
有些爸媽會疑惑:「我們本來就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為什麼還要再建立關係?」
這裡說的「關係」,不是指血緣或名義,而是一種心理狀態──彼此能否信任、能否依靠。
父母可以先檢視自己:
- 我是否願意持續陪伴孩子,直到狀況改善?
- 我是否相信孩子經過提醒與練習,能夠成長與進步?
如何與孩子建立關係?三個核心技巧
在教養的日常中,建立關係其實就是透過陪伴與互動,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

1. 傾聽
傾聽不只是聽聲音,而是專注於孩子的話語與情緒。
- 不打斷、不評論,單純聽孩子分享學校生活或同儕互動。
- 可以重複孩子最後一句話,讓孩子知道「我有在聽」。
- 進一步讀出孩子的情緒,例如「你一定很生氣吧」、「聽起來你很難過」,讓孩子感受到情緒被理解與接住。
2. 陪伴
陪伴孩子就像戀愛時專注對待另一半,不只是人到場,心也要到場。
- 可以分享父母自己的日常與工作,讓孩子知道爸媽的世界,也感受到彼此的連結。
- 孩子天生渴望了解父母,這些真實的分享能拉近距離。
避免情緒化的言語,保持理性與客觀。
- 當孩子出狀況時,父母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問題不會跑掉,等心情穩定後再處理也不遲。
- 帶著冷靜與耐心,理解孩子的需求,協助孩子透過練習逐步提升能力。
為什麼要先建立關係?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他們更願意在遇到困難時向父母傾訴,並接受建議。對父母而言,建立關係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孩子,當孩子在課業、人際或行為上遇到挑戰時,我們才能成為那個「穩穩接住孩子」的人。

結語
在教育裡,先有關係,才有改變。不要急著解決孩子的問題,也不要急著要求孩子變得懂事或成熟。先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信任與支持,教養之路才能走得更輕鬆、更有力量。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