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住孩子的情緒:陪他從崩潰到自我成長的力量
2025 Oct 09 夫人系列線上課程/講堂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親子共讀 專注力不足 兒童情緒管理 青少年溝通 皮紋檢測
從眼淚到自主:孩子的真實進步
弟弟從剛開學時,每天寫功課會寫到哭,到我寫這篇文章時是開學第四週,已經可以很堅定的在自己決定的時間點,走到書桌前開始寫作業,一項、一項的寫,我認為這是這個孩子非常了不起的進步!
堅持與自我節奏的建立
過程中,寫到不會的來問媽媽,問完就可以很順暢的立刻回到座位上繼續寫。完成一項就去休息、玩一下,再次在自己決定的時間點回來進行第二項作業。
(第一、二週是哭著來問,問完就累倒在一旁,躺著至少30分鐘才能再起來繼續寫,現在大約5-10分鐘的休息就足夠)
從爆哭到自信:孩子內在力量的萌芽
第二項作業完成後,問他是否要先休息,晚上再繼續寫?弟弟很堅定的說「我要全部完成才要休息」,然後他全部完成後,鬆一口氣的到沙發上休息。
(開學第一、二週時,全部作業完成時一定會爆哭,抱著媽媽說「我好累」、「我寫的好累」)
給時間與陪伴,孩子會長出力量
給孩子時間、支持、鼓勵和陪伴,他們會自己長出力量,我相信,我也很確定!因為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看過太多次,我也在許多學生身上看過無數次。在過程中,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接住孩子的情緒」,然後鼓勵、支持和保持信心。
藉由弟弟「上了三年級,面對增加的作業量,從崩潰到能夠自信、有力量的承擔、完成」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父母可以如何幫助孩子長出「面對壓力、挑戰的能力」。
父母的誤解:總想做點什麼

台灣的父母都很認真,所以教導孩子時都習慣一定要「做些什麼」,才能感覺自己有在「教小孩」。通常對於「接住孩子的情緒」這樣的建議,都會直接放一邊,選擇「很用力的」罵孩子一頓或者碎念一番、處罰孩子,甚至找老師反應作業太多等處理方式。
父母這麼做雖然「看起來」有在「處理問題」,但問題並沒有被解決(因為孩子不會因為被罵被打就變得主動積極寫作業了),爸媽這麼做只是想安慰自己「我有在教喔!」。
爸媽可能沒有覺察到「其實我並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我也很無助......」
重新思考教養的方向
爸爸媽媽們的教養目標是什麼呢?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呢?我們現在的教養方式,能幫助孩子成為我們期望的樣子嗎?
罵孩子無法讓他更努力
在孩子因為作業很多不想寫、寫不完,而感到煩躁、沮喪、抗拒時,罵一頓、碎念一番,真的能讓孩子就甘願趕快把功課寫完了嗎?希望孩子乖乖寫作業,誠摯的建議爸爸媽媽們先試著「接住孩子的情緒」,因為在孩子的這些情緒的下面,有能夠把作業寫完的決心、力量被蓋住、壓住了,需要我們先把孩子的情緒接住、照顧到,孩子才能把這些決心、力量拿出來運用!
情緒,不是浪費時間的事
「情緒」是多數人很陌生也很不擅長處理的東西,甚至完全不處理也直接忽視「情緒」的出現和存在,也有許多人認為「情緒」不需要被處理,處理情緒是浪費時間的事情,問題出現就應該直接處理問題,不需要顧慮「情緒」。
情緒與健康的關聯
許多的研究已經說明:情緒會影響生理,許多疾病的形成都是因為長期累積的負面情緒造成。而人際關係相處更常因為情緒而造成衝突、爭執或者溝通不良。
處理情緒,其實沒那麼難
處理情緒真的沒有想像的那麼麻煩、那麼困難,只是從小爸媽、學校都沒有教過我們怎麼面對情緒,於是成年之後我們依舊缺乏了處理情緒的能力,當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來時,我們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當然有了孩子之後,我們更不知道如何「接住孩子的情緒」。

給自己時間,學會照顧情緒
教養專家常常說「父母親要先能穩定自己的情緒」,但家長們可能努力嘗試後覺得效果有限,或者「已經很努力要穩定情緒了但還是沒辦法不生氣!」。
我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看的方式,是「先給自己的『情緒』充分的時間」。當負面情緒來襲時,想哭、生氣、沮喪,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經歷」這些情緒。別趕著、急著要處理問題!先確定自己的情緒「完全」恢復平靜了,再來處理問題。這可能需要好幾個小時、好幾天、或者一兩個星期,都好!「允許自己可以慢慢的恢復情緒」就是練習「照顧自己的情緒」的第一步了。而且你可能會發現,其實:完整的經驗整個情緒的「起」、「落」,直到自己完全恢復平靜,並沒有原本想的那麼難,也沒有原本想的那麼久喔!
父母的練習,孩子的榜樣
了解如何接住、照顧自己的情緒後,我們才可能在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接住孩子的情緒」。而且孩子們是非常單純的生物,陪伴他們把情緒照顧好了,多半孩子們都有能力自己把問題處理完,或者有能力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工作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管理老師
許多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如何教孩子「情緒管理」,希望有老師可以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但其實「爸爸媽媽才是孩子最棒的情緒管理老師」喔!爸爸媽媽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每一分鐘都在示範給孩子看怎麼管理、面對情緒,爸爸媽媽練習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潛移默化就能學會情緒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