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搞定「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孩子!
2025 Jan 20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專注力不足 兒童情緒管理
孩子的主動性對於未來的學習和獨立很重要,但為什麼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很被動,父母下指令後才有行動?此外,習慣被動的孩子有可能變得主動嗎?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獨立、自律呢?
孩子為何變得被動?
1.缺乏訓練與陪伴
照顧者在孩子在小時候沒有提供足夠的日常技能訓練以及建立生活習慣,例如整理書包或協助簡單的家事,孩子缺乏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與習慣。
2. 過度否定造成心理壓力
當父母頻繁、過度否定或批評孩子的行為,例如「怎麼那麼慢」或「這麼簡單也做不好」,會讓孩子失去嘗試的動力,害怕被責備而選擇等待有指令時才行動。
幫助孩子願意嘗試主動的方式
1. 提供足夠的訓練與陪伴
a. 循序漸進的訓練
如整理書包,可將任務拆解為幾個小步驟,每天反覆練習,直到養成習慣。
b.反覆練習建立能力與習慣
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這是一個可塑性極高的時期,通過每天的陪伴、訓練,三至六個月左右可以建立基本的身體能力。
2. 適當鼓勵與正面回饋
a. 及時稱讚孩子的努力
無論是小進步還是微小的成功,都可以及時給予鼓勵,例如:「你今天整理得比昨天更快誒!」
b. 尊重孩子的嘗試
即使孩子的方法笨拙或速度慢,也接受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嘗試,避免直接否定。
3. 增加親子互動機會
a. 共同完成任務
陪伴孩子一起準備第二天的書包或邀請孩子幫助準備晚餐,讓孩子感受被需要並建立成就感。
b. 多說肯定語句
在與孩子相處時,用正向語言代替批評,例如:「今天的晚餐有你幫忙一起準備,真好!」
結語
「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被動行為並非無法改變,只要爸爸媽媽願意投入多一點的陪伴與鼓勵,孩子的主動性與成就感是可以逐漸建立的,而且年齡越大孩子會展現更多獨立性與積極性。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