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或學習瓶頸,需要父母這麼做!
2024 May 20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兒童情緒管理
百歲育兒法的丹瑪醫生説「無論你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都是在教導孩子」。
我想對於任何年齡層的孩子來說,成年人的行為表現,無論是正向增強,或是負向消極忽略的方式,確實都如這句話描述的,一直在影響著孩子。當然,只要成人改變原本教養、引導孩子的習慣,孩子的行為表現自然就會有所改善。
舉個例子來說:通常孩子出現違規、危險的行為時,成人原本都是用以下的方式處理--口頭提醒、喝止。當孩子聽到成人的口頭提醒時,或許會感到緊張、害怕,於是停止自己正在做的動作。但孩子都是生性聰明的,一定會再反覆嘗試同一個行為,從照顧者的反應學習到「這個行為到底能不能做」。
如果照顧者一直只是口頭提醒、喝止,卻沒有真的在孩子做出違規行為時,積極的起身制止、暫停孩子的活動,或者從孩子手上拿走貴重、危險物品,或者將孩子帶離現場,孩子的認知是「大人只會用很兇的口氣說話,但是我還是可以繼續這個行為」,於是孩子當然會繼續進行違規行為。
有些家長會很困擾「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講不聽?」,有時候真的是因為家長沒有表現出積極處理、制止孩子的動作(將孩子帶離現場,或者拿走孩子手上的「不可以拿的」物品)。
其實這個概念就是在說「當家長願意學習新的親職專業資訊,調整自己的觀念、態度、方法,孩子的行為表現就會有所改變」。當然這對現代父母來說真的不容易,畢竟在工作、生活的多重壓力下,還要學習新觀念、新資訊,改變自己就有的態度、想法,嘗試執行,同時還要觀照自己的情緒,呼~光用想的就累了。
0-6歲是人格塑造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相對容易調整行為、觀念,爸爸媽媽可以好好把握這幾年的時間,積極堅定地進行生活習慣的建立、遵守界線的觀念以及口語表達的能力,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後,煩惱會少非!常!多!
雖然辛苦,但我們真的只需要辛苦「一陣子」。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