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技巧:「合作」解決問題的教養方式
2024 Oct 29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兒童情緒管理 青少年溝通
在傳統權威式的家庭教養中,許多父母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總是不聽話。然而,這種「不聽話」的背後,往往是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為他們被要求完全服從父母的每一個指令和想法。
權威式教養無法有效改善問題
權威是教養的父母親要求孩子「聽話」,完全服從爸媽的指令、想法,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自主性被壓抑。如果孩子的想法或解決問題的方式與父母不一樣,就可能被責罵。對父母來說,要不斷確認孩子是否服從,是非常疲累的事情,並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父母會更因為無法掌控孩子而感到越來越吃力。這種教養方式使得親子關係變得疏離,也無法有小改善孩子的行為、學習問題,是個事倍功半的觀念。
讓親子關係從單向溝通,成為「合作夥伴」
與其辛苦的檢視孩子是否服從,不如調整我們的教養方式,讓孩子和爸媽成為彼此「合作的夥伴」。這樣一來,我們和孩子對話的機會增加了,還能一起解決問題,甚至孩子真正成為我們的得力助手,提供我們從沒有想到的解決方法。
調整說話方式,就能建立「合作關係」
簡單的改變說話方式,就能改變原本單向的、命令式的教養方法。例如:在面對家裡亂七八糟的情況時,可以請孩子成為爸媽「分工合作」的夥伴,分配工作然後開始獨立作業,讓孩子用自己的想法、工作方式完成任務。
比起原本「指責孩子製造髒亂、命令孩子整理環境」這樣的方式,友善許多,也讓孩子有參與感,也是維護居家環境的一份子,孩子「動起來」的意願肯定會比較多。
鼓勵孩子,提升自我價值也增進成就感
當然孩子可能會做得比較慢,或者不夠好,這都是正常的。針對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給予鼓勵,做得不夠好的、需要改進的部分,清楚地給出調整的方式就可以。例如:桌子還有這裡和這裡沒有擦到,寶貝拿著抹布再協助加強一下吧!
持續地練習,孩子會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被認同和肯定,自然就會有成就感了。當孩子越來越願意參與合作,親子關係也自然而然地改善。
堅定面對轉變的陣痛期
如果我們原本已經習慣權威式的教養方式,嘗試要轉變為「合作」的親子關係,可能會經歷一個過渡期。孩子可能一開始配合的意願很低,請爸爸媽媽要保持耐心,不要放棄嘗試新方式。透過與孩子更多的對話,說明爸爸媽媽為什麼想要調整教養方式,也了解孩子們不願意合作的原因,讓孩子有機會表達感受。
孩子也需要時間適應新的教養方式,也需要時間觀察父母是否真的會持續改變。因此,保持信心,持續與孩子溝通,最終才能成功轉變親子關係。
讓孩子成為爸媽最好的合作夥伴
當孩子成為爸爸媽媽的合作夥伴後,很多問題可能不需要我們親自處理,因為孩子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爸媽真正得力的小幫手,親子關係也會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