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嗎?孩子真的有感受到你的愛嗎?
2024 May 13 夫人系列線上課程/講堂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兒童情緒管理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人父母的一定都曾有過生氣、懊惱、無力、無助的時刻--覺得自己無論用什麼方法、嘗試了很多次,孩子卻依舊表現不如我們的期待,或者就是不聽話。而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可能會對孩子說出情緒性的話,例如:「你再哭我就把你丟掉!」、「我沒有你這種不聽話的小孩!」、「講了這麼多次還不會!我怎麼會有你這麼笨的小孩!」
成人一句情緒性的話,在孩子心中卻會留下深刻的負面影響--「要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就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傷心的時候我不能哭,不然爸媽就會不要我了」、「我如果不變聰明,沒有很快就學會,爸爸媽媽可能就會不喜歡我」。
要求孩子要聽話、表現符合父母的期望,父母才會稱讚、認同孩子,表達對孩子的愛---其實是無法讓孩子真正感受到「愛」的。因為真正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會愛你。
孩子的行為表現、具體學習成績,應該跟「父母對孩子的愛」分開來討論。
孩子的學習成績、行為表現,都會因為「個別差異」,而有不同的展現,父母親應該具體了解孩子的特質,學習的瓶頸和困境,再對症下藥的練習,才可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果,調整行為表現。如果用成人的觀點認定孩子是偷懶、不聽話,而一味的強求孩子改進,只是讓孩子覺得更無助且不被了解,問題無法解決之外,親子關係更可能被磨損殆盡。
我們愛的是孩子這個「人」,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調皮搗蛋的行為而不愛他。用成績或行為表現當作「條件」,決定孩子能不能得到爸媽的愛,除了傷害親子關係之外,也會扭曲了孩子對「愛」的價值觀,未來很容易落入危險的人際關係中。
面對現代的孩子,父母確實需要持續的學習親職專業資訊,才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解決孩子五花八門的學習、行為、人際關係之外,還要能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現代父母需要面臨的挑戰,持續學習、嘗試、調整並且保持信心、耐心,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努力,自然就會跟上爸媽的腳步,向上、向善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