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事事如意」,只會讓孩子更不快樂?
2024 Mar 19 夫人系列線上課程/講堂 適性發展 小孩哭鬧不停 小孩打人 兒童情緒管理
現代人生得少,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需求多半都是「有求必應」。更有些父母可能因為工作忙碌,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出於「補償心理」,對孩子個各項要求更是使命必達。
但我們都知道--生活不可能總是事事如意,即便是孩子,也無法避免。畢竟,當孩子要爸媽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給他的時候,是很難「如意」的。當孩子不能事事如意,多半都是很直接地用情緒表現--哭鬧、生氣、丟東西、尖叫等等,爸媽的內心更是小劇場不斷上演--這樣會不會造成心理傷害?孩子會不會覺得我不愛他了?我這樣是不是壞爸爸/媽媽?
讓孩子經驗「不如意」是件好事情,因為真正愛孩子的表現,就是讓孩子學習、經驗到「生活不可能總是事事如意」,了解生活中的每個人、事、物都是有限的,學習融入團體生活、在遭遇不如意時尋找變通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讓孩子長智慧、變成熟的方式!
「給予限制、界線」,感覺讓人很受限,但是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限制」、「界線」是為了保護孩子,也教導孩子尊重他人、融入團體生活。這些都是出自於爸媽的「愛」--因為我們希望孩子未來能成熟的獨立生活、解決問題以及適應各種情境,而且學習社會化的過程本來就充滿各種挑戰,而不是永遠都能「我想怎樣就怎樣」。
如果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讓孩子過著「事事如意」的生活,孩子的思考會只從自己的「慾望」出發--「我想要就是現在就要」,孩子的思維中只有自己。這不但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其實孩子也感受不到父母親的愛。
生活中有「不如意」,才能讓我們感受到「事事如意」的幸福、可貴,這個生活哲理,也可以透過日常生活的引導,讓孩子經驗、體會到。增加孩子的生活經驗、幫助孩子順利社會化,是我們愛孩子的方式,也是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的目標喔!
0則留言